海南省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張文嘉
近年來,香港政府積極推行精準扶貧政策,以幫助那些生活困難的市民。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重組扶貧委員會,務求研究和識別其他精準扶貧的目標群組。所謂精準扶貧,強調的是因材施教,針對個別情況,量身定製扶貧措施,讓最需要幫助的人士真正得到實質的支援,進而改善生活。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貧困的鑒定,以及對「真正需要幫助者」的尋找。
扶貧工作應以地區為本
香港仍有許多老弱貧苦的社會底層人士,他們居住在「籠屋」、「劏房」,有部分甚至是單親家庭、獨居長者等,只有尋找這些人士,讓扶貧政策惠及他們,才是「精準」的意義。然而,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一方面,底層人士往往和社會脫節,他們可能因為不識字、教育程度低或不熟悉網絡,沒有足夠的能力掌握精確的資訊,以致不知道現時政府為他們提供的服務,亦不懂得求助,不熟悉政府或其他機構的援助計劃和申請程序,難以得到援助。另一方面,一些底層人士可能因為經濟和社會壓力而不願意向政府或其他機構尋求幫助,他們可能認為這會對他們的自尊心造成傷害,選擇隱瞞其貧困情況,這就加大了精準扶貧的難度。
因此,政府需要發動一切可能的力量,自上而下來收集掌握獨居老人、貧窮學生、無業婦女、單親家庭、少數族裔等「隱形的」需要幫助人士的信息,對症下藥,讓他們受惠於政府的扶貧政策。首先,不同地區面對的問題皆有不同,故此扶貧工作應以地區為本,身處其中的地區人士及社區團體的參與,最能協助了解個別地區的需要,區議會則是地區扶貧工作的最重要夥伴。區議會可在尋找真正貧困者的工作中擔當統籌、領導的角色,由他們建立一個統一的資料庫,收集、掌握和整理當地貧困者的信息,並根據需求提供相應的支援。例如鄰近的新加坡的扶貧工作就以選區為單位,選區議員的一項任務是找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這是我們可以參考借鑑的。其次,這一工作是需要大量人手的,區議會可跟關愛隊、當區的青年群體、教育機構、宗教團體等非牟利機構合作,在區內走訪調查,尤其探訪籠屋、板間房及劏房基層租戶,以掌握更詳盡的資料,準確找出、了解貧困者,共同開展精準扶貧的信息搜集工作。
協助底層青年向上流動
同時,政府還可以在各區透過聘用低收入人群擔任宣傳大使的方式來宣傳扶貧政策,因為這些人對於自己所處的社區非常熟悉,能夠更有效地傳達政府的信息。舉個例子,在少數族裔社區,由於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他們可能無法接觸到全面的相關政策信息,如果由熟識的「自己人」來宣傳,可以更容易地打破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讓相關的政策和信息更快速地傳播到這些社區中。此外,今屆政府在初期推出了一項名為「共創明『Teen』計劃」的扶貧措施,正是秉承精準扶貧原則去做,其清晰目的是協助弱勢社群、尤其是住在「劏房」的初中生,希望他們得以站在公平及良好的起跑線,為其未來人生打造更好機會。學校確實是最容易接觸這些群組的渠道,不少低收入家庭均有子女,其子女會申請學生津貼,換言之已建立了一定的網絡。政府可以透過學校,善用既有網絡和資源,尋找出更多「隱形的」、有需要幫助的家庭。
在扶貧工作中,尋找真正需要幫助的底層人士是一個複雜而艱難的任務,這是一個長期的、自上而下的過程。要讓這一工作取得成效,需要各界別包括地區社會福利機構、關注貧窮團體、區議員和商界等等的參與和配合,共同開展精準扶貧的工作,提高對底層人士的關注和支持,促進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齊心協力達至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