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員 吳桐山
「打風有股炒」是這兩天市民的熱議話題。報道指,港交所、證監會及金管局正起草新計劃,容許惡劣天氣下股市正常交易。多年來,港交所是全球唯一會因為惡劣天氣而休市的主要交易所,通常每年都會發生幾次,但紐約、倫敦、東京和上海等城市的證交所,都能在自然災害等不可預見的事件發生時繼續交易。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如果還因為本地的惡劣天氣而選擇關閉交易,顯然是非常不合時宜的。既然港股要服務國家、衝出國際,那就必須克服極端天氣。
克服惡劣天氣有兩方面理由,一是聯通國家。目前,滬股通、深股通成為境外投資者投資A股的主要渠道,境外投資者對內地股票市場的投資有70%左右是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持有的。南向港股通對港股市場的影響力也不斷提升,日均成交額佔港股總成交額的12%左右。
為深化香港股票市場交易與國家互聯互通,兩地交易所擴大股票互聯互通標的範圍越來越廣。今年3月初的時候,滬深港通正式把符合條件的上證和深證股票納入「北向通」,以及把符合條件的外國公司股票納入「南向通」。
除此之外,為服務好國家,港交所還加快雙櫃台交易模式。近期港交所宣布,為協助結算參與者進行港幣與人民幣雙櫃台模式的運作,香港結算將於5月27日及6月3日安排模擬演習,這樣就可加速離岸人民幣股票的發行和交易。
服務要有國際意識
無論是互聯互通也好,還是增設雙櫃台交易模式也罷,其核心目的都是在幫助內地企業取得國際資金的同時,有利香港吸引優質的國際企業來港上市,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既然香港是一個國際融資平台,發揮通往中國和國際市場雙向門戶的橋樑角色,那麼香港服務的對象是遍及全球的。
但到目前為止香港是唯一一個國際金融城市裏面,因為本地有八號風球就會關閉交易的城市,且一年裏面這樣的情況會出現好幾次。國外那些知名的交易所除非遇到很極端的天氣才會選擇關閉交易。如果我們不與時俱進,那讓世界其他地方的投資者怎麼看待香港呢?
「打風有股炒」消息一出,一定有一些人會發聲,認為惡劣天氣之下他們仍要工作就需要保障他們的利益,例如工資翻倍、專車接送、保險加碼等等,說到底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談判籌碼,想在落實的方案中多撈取一點利益。實際上,即使是十號風球,香港社會也有很多行業如消防、救護,尤其是一些媒體行業需要正常上班的。媒體行業的人工待遇遠低於金融行業,同樣在惡劣天氣的時候也需要外出採訪。
隨着互聯網技術越來越發達,維持股票交易需要動用到的人力已經比過去大大減少,筆者在五年前就已經提過,應及時改革,此事拖拖拉拉弄到現在已是不盡人意,希望當局能快馬加鞭落實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