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勞動參與率下跌,有意見認為應針對推高女性勞動參與率,例如加強託兒護老等服務來騰空婦女投身職場。
弔詭的是,長年以來勞動參與率呈現跌勢的,乃是男性而非女性。統計處資料顯示,80年代末的男女數字分別約80%和48%;時至今日,前者大降至64%左右,後者則微升至53%。即使與疫前數字相比,男女當時分別約68%和55%,亦見男性跌幅多於女性。
去年統計處的《 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年度刊物,點出婚姻狀況是個重大關鍵。未婚的兩性勞動參與率,2021年女為70.2%、男為69.1%,即女性數字比男性還要高;不過婚後差別則見逆轉,女為48.2%、男為64.2%,差別且難言小。進一步細察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兩性數據,料理家務的已婚女性有近53萬,男性則僅2.4萬,顯見家務確是窒礙女性投身職場的主因。
惟值得留意的是,由於女性預期壽命較長,人口老化也抑制了女性勞動參與率。2021年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女性超過164萬,較30年前增逾50萬,數字幾乎等同60歲以上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女性增幅(39歲以下的相關女性則見減少)。
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不單新加坡,冰島、新西蘭、澳洲、瑞典、加拿大、荷蘭等地的女性勞動參與率都超過60%,均較香港為高。要續推高女性勞動參與率,香港誠有不少參考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