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鹽田梓新春茶粿派對聚眾同樂

鹽田梓新春茶粿派對聚眾同樂

責任編輯:楊眉 2023-02-08 08:30:4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近幾年新冠疫情令賀年活動幾近停擺,今年疫情大為收斂,很多活動開始復常!西貢客家村鹽田梓首辦圓籠茶粿暨新春派對,市民可親身切割及品嘗大茶粿,可參加攤位遊戲,實行與眾同樂。

 機器輔助製粿「年輕化」

 圓籠茶粿是客家人的過年食品,它其實是一種巨型年糕,寓意徙居他地的客家人團圓,同時寄託對故土思念之情。多年前不少客家村民都會做圓籠茶粿,惟隨着歲月變遷及其繁複製作程序,圓籠茶粿早成客家人集體回憶。可是,近年它開始復蘇,大力推動的是鹽田梓年輕村民陳家傑(傑仔)。現年39歲的他,2012年已開始做這大茶粿,記者在八年前曾訪問過傑仔,他當年謂甘願通宵達旦蒸製圓籠茶粿,希望把客家人的根——即文化留住。經過逾十年的製作歲月,他的目標更上層樓,期望透過機器輔助,改善製作技術,將蒸製茶粿這種工作變得較為輕鬆,令年輕一輩更容易做到,為製作茶粿「年輕化」。

x01020803.jpg

 傑仔的小外甥從小跟隨舅父做茶粿,現在點火燒柴駕輕就熟。

 過年前的年廿九,記者再到鹽田梓這小島,觀看傑仔做茶粿過程。他所說的年輕化,首先體現在人手上,兩名分別17歲及21歲的外甥是得力左右手,令這三人製作團隊平均年齡降至25歲。傑仔說,疫情以來已無尋找義工協助,主要得力於屋企人幫忙,兩名外甥從小跟他整茶粿,直至近年才成為主力。事實上,由於製作程序已用上機器,在人手方面可以減省。原來傑仔用了攪粉機兩三年,這機可做前期的攪粉工序,先將已溶掉紅糖的熱水直接加粉(糯米粉加粘米粉,前者佔大部分)內,這時熱糖水可慢慢將粉淥熟,之後用機攪動,以往由於水太熱,根本不能用手搓,用機器方便很多。大約攪動廿分鐘成粉漿。

x01020804.jpg

 在攪粉機輔助下,攪粉時間減少。

x01020805.jpg

 傑仔指用機器攪粉後,仍要經人手攪勻,弄碎仍未攪溶的粉粒。

 今年傑仔亦得到弟弟獻計,改善溶紅糖方法,將所需分量分五次溶,溶之前先將片糖剪成小塊,結果全部溶掉並時間減少,同時間較易控制溫度,一個圓籠茶粿的粉漿分五次攪成,然後全部放進大盆內。雖然機器有很大輔助,但仍要經人手攪勻,弄碎仍未攪溶的粉粒,這人手操作可令粉漿更細緻。粉漿跟着倒入鋪了雞皮紙及竹葉的高身茶粿簝(由竹篾做成,直徑約60厘米)內,拿到柴火爐蓋上木鑊蓋,蒸15小時才熟透。

x01020807.jpg

 用針線穿過茶粿簝及竹葉,令兩者緊密穩固,倒入的粉漿才不會溢出,這工序目前只得傑仔懂做。

 遊客親手拉切茶粿

 得機器之助及改善製作方法,做粉漿過程大約用了兩個半小時,比以往全用人手快約兩小時。但傑仔指最重要亦很辛苦的程序是「通宵睇火」,即每一小時加一次水及柴,仍未能被機器替代,「我希望日後可在技術上解決,嘗試慢慢改進,不用那麼辛苦做茶粿,後生一輩做得輕鬆些,文化將保留得更加長久。」

x01020802.jpg

x01020806.jpg

 開茶粿後,傑仔(左二)與父親(左三)、兩名外甥(右一及左一)及鹽田梓村委會代表合照,留下喜慶一刻。 記者 鄭玉君攝

 剛蒸熟的茶粿軟綿綿,要放最少七天才結實。傑仔以往在新春期間都有在鹽田梓舉行開茶粿活動,已變硬的大茶粿由兩人合力用鋼線切割成幾件,然後用刀切成小件,煎香後分給村民、親友及遊人吃。但疫情期間,已沒即場煎茶粿。今年疫情顯著回落,鹽田梓村委會聯同鹽光保育中心認為要與民同樂,以派對方式辦開茶粿活動,上下午都有茶粿開切,其間亦有幾個攤位遊戲給遊人玩樂。在年初七的圓籠茶粿暨新春派對活動上,遊人確實比往年多,圍觀切茶粿者有六七十人,並且可讓遊客一展身手,試試用鋼線拉切茶粿,切完後還可品嘗茶粿,一片喜氣洋洋。傑仔指這活動將成為村裏的恒常活動,團結村民及義工,一齊將這客家文化保育得更好。(記者 鄭玉君

 頂圖:粉漿倒入茶粿簝後蒸煮15小時才熟。 鹽田梓年初七首辦圓籠茶粿暨新春派對,市民使勁拉動鋼線切割結實的茶粿。

責任編輯:楊眉 鹽田梓新春茶粿派對聚眾同樂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