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茅洲河走清

茅洲河走清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2022-06-10 16:31:05 來源:香港商報網

    王炳根

    茅洲河位於深圳與東莞境內,是一條雨源性河流。它與別的河不一樣,沒有保追尋的源頭,靠的是雨水的補給及兩岸河溝、河坑、涵洞水的注入,同時感潮河段佔總河長約50%,地勢低窪加上潮位頂托,長年水流不出。改革開放以來,流域內工業企業、居住人口爆發式增長,促進了寶安乃至深圳的迅猛發展,也使入河污染物大大超過水環境容量。茅洲河流域內工業企業2萬餘家,其中重點污染源企業443家,廢水日排放量8.9萬噸。雖然也陸續建造了幾座污水處理廠,但遠不及排污能量,干支流污染嚴重,水質均為劣V類,到了「比墨水還黑、比石油還稠」的程度。河水終日散發出沖天的腥臭,周圍幾十米、上百米都可聞到。兩岸植被萎縮,魚蝦絕種,飛鳥不近,人都不敢走近,沿河岸的住房,終日不敢打開門窗。我在茅洲河治理博物館裏,看到陳列的污泥與污水,以及水中泥中的殘存污物,雖然已被密封,但依稀可以聞到當年的腥臭味。有人以茅洲河擬人的口氣發問:「是誰把往昔的清澈變得污濁,是誰以傷害回報自然的饋贈。」

    茅洲河原本也是清澈如洗,當年居住在塘下涌社區的居民劉先生感受最深,他在茅洲河出生和長大,小時候這裏的河水十分清澈,水產也很豐富,可以在這裏游泳、抓魚、摸蝦和抓螃蟹。河水變黑後,魚和蝦全無。茅洲河的污染,從輕至重,前後持續了30多年,這裏除發展之外,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茅洲河涉及兩市(深圳市、東莞市)三地(深圳市寶安區、光明新區、東莞市長安鎮),治理協調難度大,節奏難同步,且治理標準不統一。 人口密集大,工廠多,污染源多,暗涵暗渠多。九龍治水,零敲碎打,上下游、左右岸分段治理,每個公司的治水路徑和採用技術都不一樣,統一起來難度非常大。 從而使得污染的程度越來越嚴重,與深圳靚麗的CBD,形成的兩極世界。

    轉折點是河長制之後,茅洲河建立起省、市、區三級河長組織體系。廣東省委書記李希擔任省第一總河長,牽頭督辦茅洲河污染治理。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擔任茅洲河幹流市級河長,區委書記姚任擔任區級河長。同時在茅洲河區、街道、社區也建立三級河長組織體系。在河長制的統一領導與協調下,茅洲河的治理全面展開,迅速而強力地推進,時間的節點自2016年下半年。我這裏無法一一描寫治理的過程,可以通過這些數據,想像一下治理的壯觀景象:茅洲河流域治理時,僅鋪開的施工作業面就達5464個、一線工人累計進場35311人次、投入機械設備11431台,其中高峰期時開工作業面達1586個、一線工人達到11000人。萬人治河,萬台機械在場,上千個作業面同時展開,這種熱鬧與喧騰的場面,只在抗洪救災、地震救人中才可以看見,而現在他們用在了恢復生態、還原茅洲河水的治理之中。這個場面不僅是壯闊的,更是科學的,施工方式在全國率先推行「高強度持續投入、全流域系統治理、大兵團聯合作戰」「地方政府+大型專業公司」的EPC工程實施方式。走「三全治理」技術路線: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復生態,全面補水、活水保質。同時實行建管並重的「八大舉措」:建管納污、正本清源、初雨棄流、多源補水、生態修復、排水管理、監管執法、宣傳引導。資金的投入也是大數字,僅寶安區「十三五」以來,計劃在茅洲河片區投入約269億元,其中河道整治工程47億元,雨污分流管網65億元,正本清源33億元,生態修復及補水38億元,治污設施17億元,防洪排澇9億元,全面消黑59億元。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投資約198億元。

    大小河長們的決心,大量人力、資金的投入,行之以科學施工,茅洲河在日益走清,三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僅用3年時間,即到2019年10月,共和村斷面達到地表水五類標準,提前1年2個月完成水質考核目標;共和村、燕川、洋涌大橋三個斷面氨氮、總磷指標2019年底均達到地表水五類標準。2020年1——6月,共和村國考斷面氨氮、總磷指標每月均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Ⅴ類。干支流的水質情況,2020年以來, 1+18條干支流已穩定消除黑臭,根據6月最新水質監測,達到地表水Ⅲ類水2條(上寮河、老虎坑水),達到地表水Ⅳ類水4條(新橋河、羅田水、排澇河、東方七支渠),達到地表水Ⅴ類水6條(道生圍涌、衙邊涌、石岩渠、共和涌、茅洲河、沙埔西排洪渠)。如此快的速度、如此明顯的效果,這在治水中也是體現了「深圳速度」吧。

    我在午後的陽光下,曾立於茅洲河岸的圍欄旁,觀看平靜而清澈的河水,麟麟的波光,有小魚靜靜地隨波游弋,白鷺從遠處飛來,停落在岸邊的水草中,等待著小蝦的出現,茅草也長高,陽光下白色的絨毛格外顯眼,茅洲河是否因茅草叢生得名?茅草可形成濕地,真也是茅洲河的一道景觀:燕羅的濕地,佔地面積6.5公頃,呈「彎月形」,具有水淨化功能,構建了人水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

    茅洲河寶安區段的碧道也建成,將嵌入廣東的萬里碧道之中,市民可行走於碧道,享受陽光下茅洲河兩岸的風光。我們坐了電瓶車沿着碧道行走一圈,計有兩公里余,河水清澈後,兩岸的植被也被喚醒、復蘇,親水活力節點與燕羅濕地隔河相望,有市民舞台、龍舟看台、風箏草坪及運動活動場地等休閒活動場所。洋涌河水閘在發揮水務功能的同時,被賦予了新的美學含義,成為了茅洲河的制高點和觀賞兩岸風景的絕佳之處。

    水清了,一切都回來了,這讓我想起治理茅洲河博物館中的一段話:

    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因為水,世界才生機勃勃;因為水,生命才豐富多彩;追逐著水有腳步,人類才從蒙昧走向了文明。

    茅洲河走清,深圳的寶安人對水的感悟更深!

    2020年7月30日星期四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茅洲河走清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