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屏山鄧族蓮花山食山頭保傳統

屏山鄧族蓮花山食山頭保傳統

責任編輯:蔣璐 2021-11-04 01:48:59原創 來源:香港商报

    農曆九月是拜山月,屏山鄧族至今仍保留傳統,在山頭祭祖後就地煮食,讓前來拜祭的族人「食山頭」,但受不穩天氣影響,屯門龍鼓灘重陽祭祖食山頭今年無奈取消,要返回維新堂就餐,幸而到荃灣蓮花山食山頭不受影響。蓮花山位處大欖郊野公園,參與者都要走不短山路才能到達,但更辛苦者為掌廚人員,不但要花力氣煮,還要擔挑物資,為免年紀漸大的廚工過於辛勞,由去年開始聘用壯丁作挑夫,然而走在有些崎嶇的山徑,壯丁也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2.jpg

    蓮花山鄧族祖先墓地形如猛虎跳牆坐三台。

    早年走汀九路況極差

    蓮花山風光優美,鄰近鄧族祖先墓地有已廢棄的蓮花山公立學校、景致開揚的石龍拱,向為行山客打卡勝地,墓地安葬者為十五世祖妣萬氏和十六世祖妣陳氏。按墓碑文,陳氏於咸豐七年(1857年)遷葬於此與萬氏合葬,碑文亦指該穴是吉地,地形如猛虎跳牆坐三台,背山向海,三台者,從現場環境看,應是前方三個隆起的山丘及小島。

    負責煮山頭盆菜者為「元朗屏山傳統盆菜」的大廚鄧聯興,他到蓮花山煮盆菜有近廿年,之前是幫工,協助父親煮盆菜。他說,早期到蓮花山拜山,是由大棠那邊行路過來,路途很遙遠,後來轉由汀九引水道那邊上,但路況很差,今年60多歲的他,那時還是細路,行得幾辛苦。

5.jpg

    用大鑊鏟翻動豬肉,熱氣騰騰。

    今次負責蓮花山祭祖事宜的祭主是鄧齊安,年屆七十的他做祭主多年,他亦說行過汀九幾次,路況得人驚,太陡峭,原隻生豬抬不上,要拉上。後來即大約40多年前,當時的漁農署准許他們經大帽山郊野公園那邊山徑進入,泥路好走多了,接近墓地入口處的山路(連接石龍拱)近年更修整為水泥石階路,更為方便。

3.jpg

    密林內就地吃盆菜,別有一番風味。

    山路崎嶇壯丁都「捱唔住」

    不過,記者在10月25日(農曆九月二十日)祭祖當天,跟着伙頭大軍走山路,一點也不覺得輕鬆。車子經過麥理浩徑第九段直駛至蓮花山車路盡頭,眾人下車後開始將物資用扁擔挑到煮山頭處。現場除了鄧聯興與兒子鄧健鵬、拍檔的3名女工,還有5名年輕男子。原來鄧聯興深感女工年紀愈來愈大,「擔完後怕無力煮」,因此由去年開始,僱人負責擔抬事宜。然而壯丁或許不慣用擔挑,又或者高低不平又有石級和石頭的山路不易走,其中負責擔挑百多斤豬肉的2人,途中停下休息多次,結果走了50分鐘才到煮山頭地點。原隻生豬續被抬往不遠處的墓地進行拜祭儀式。之後抬回煮山頭地點,斬件落鑊加醬料炆煮。

4.jpg

    山頭盆菜豬肉是靈魂。

    鄧聯興說,相比龍鼓灘,來蓮花山食山頭者較少,多年以來都是煮兩大鑊豬肉,分量足夠,今年豬肉有120斤,其他3種配料包括枝竹10斤、魷魚5斤、筍蝦一桶。他又說2000年重修墓時,做了兩個石屎爐灶用來煮盆菜,但設計不好,火力不夠,終於去年開始用回傳統做法,即是就地掘坑用石頭搭爐架,果然見爐火頗猛,大約用了1小時15分,豬肉便炆好。之後翻熱枝竹、筍蝦,最後煮魷魚、白飯,至11時55分,所有食材煮好待打盆。踏正12時開始打盆,依次放入筍蝦、枝竹、魷魚、豬肉,最後打出34盆,以一盆6人享用計,有約200人食山頭。

    順道行山一舉兩得

    其中一名參與食山頭的鄧氏族人說,蓮花山位於郊野公園,因此一些族人除了來拜山,亦當是郊遊活動。如他就與友人由港安醫院元荃古道那邊到蓮花山,離開時經麥徑到大棠,單是來回步行要4小時,另亦有族人會走大帽山郊野公園山徑,由蓮花山車路盡頭起步至煮山頭地點,慢走來回在一個半小時內。(記者 鄭玉君)

責任編輯:蔣璐 屏山鄧族蓮花山食山頭保傳統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