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鄉郊保育撥1500萬活化生態 梅子林蛤塘村復興在望

鄉郊保育撥1500萬活化生態 梅子林蛤塘村復興在望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0-10-28 10:28:48 來源:香港商報

 新界東北沙頭角荒廢村落梅子林及蛤塘,近年獲不少單位「垂青」進行保育,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中心)早前獲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計劃)撥款1500萬元,以3年時間活化原有的「森林村落」生態系統,未來工作將包括修復耕地,種植蜜源植物,改善河岸生境及現有設施,推出工作坊、露營體驗、展覽等,重現村落活力,看來復興在望。

 蛤塘的小村情調。

 只剩殘牆的梅子林村屋以壁畫美化後,成為遊人打卡點。

 「梅子林故事館」開幕

 客家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歷史逾300年,但居民自1970年代起逐漸搬走,數十年來已成荒村。其實兩村一度十分熱鬧有人氣,梅子林在六七十年代曾有16戶約百人居住,至1980年才全部搬走。蛤塘在五十年代曾有15戶約百人居住,到1976年,蛤塘已再無村民居住。遷走主因都是農耕不能為生,地點偏遠,交通不便。

 不過,近年兩村致力復村,蛤塘在2000年修復祠堂,之前更清理擋路樹,近10年更有回流村民修好故居,在無電無自來水情況下長住。梅子林村則努力改善基本生活條件,將荒廢水塘挖通,去年5月並與蛤塘一併成功重獲供電,40年來終於「重見光明」。年底亦得多個團體之助,在復修後的老屋開設「梅子林故事館」,亦有藝術家以壁畫美化殘破村屋。兩村的復村之路初見曙光,但百廢待興,無龐大資源不易做出成績。

 左起:李以強、曾玉安、范秤有、游慧瑜、梁兆謙都對身後的梅子林故事館讚不絕口,他們期望為期3年的項目可令梅子林及蛤塘兩村復興。

 李以強(左)說蛤塘有很多靚水果,未來可辦四時美果節。右為蛤塘村長范秤有。記者 鄭玉君攝

 盼提升生境多樣性

 中心是次獲鄉郊保育辦公室的資助計劃款項1499.06萬元,在2021年2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共3年期間,進行自然保育管理協議項目,項目元素包括自然保育、公眾教育及社區參與、文物建築及文化資產保育。中心在復興村落早有經驗,旗下永續坊於2013年開始在荔枝窩與原居民及其他單位保育鄉郊文化和自然環境。項目經理游慧瑜表示,荔枝窩屬慶春約其中一條村(慶春約內有7條村:荔枝窩、鎖羅盆、梅子林、三椏、牛屎湖、蛤塘與小灘),復興差不多8年,期間一直想將成功經驗延續至慶春約其他村落,若成功,會有聯盟作用,吸引不少人到新界東北遊覽。她說,中心扮演合作平台角色,事實上其他村都期望外界幫助,但欠缺動力,而梅子林及蛤塘兩村村民有動力,「不是外界力量,村民自己有願望」,主動做好配套,值得去支持。此外,兩村地理上十分接近荔枝窩,步程相距15分鐘及20分鐘。

 中心高級項目主任梁兆謙表示,管理協議針對生態價值高的私人土地,兩村涉及的土地逾20萬方呎,會「搞靚」自然環境,強化生境及提高生物多樣性。在推行項目之初,會用一兩個月時間進行基線調查,目前據中心掌握的資料,在梅子林發現有好些物種,如找到相信是香港風水林最粗的黃桐樹,胸徑有740毫米,在河溪發現粗喙秋海棠、香港南海溪蟹、香港湍蛙、大頭蛙,還發現燕鳳蝶、裳鳳蝶、箭豬、野豬、赤麂等。蛤塘環境跟梅子林相似,物種應相類。他指兩村從前住人時有好多活動,有田、果園,生境屬多樣性,但村民搬走後,反變得單一化,只有樹木。中心從保育角度上,希望提升生境多樣性。

 鄉郊保育辦公室將於11月修整由荔枝窩至蛤塘的路段。

 去年底慶春約舉行太平清醮,約內村落展出藝術裝置、蛤塘的「小蛤蟆與大蘑菇」擺放至今,成為獨特風景線。

 首要工作修復耕地

 至於如何推行,首要修復耕地。梅子林村前的梯田多年前已清理好雜草雜樹,重現昔日模樣,三年前更開始種植百多棵桔樹,不過村前以東延伸至小溪的田仍荒廢,未來會耕作這些荒田,並嘗試不同類型的耕作方式如農林間作,在樹林底下種植,希望可種咖啡樹,此外亦會種植可吸引蝴蝶、蜜蜂的蜜源植物如寬芽青藤。蛤塘亦會種對蝴蝶友善的植物,在那裏長住的原居民栽種不少果樹,未來會採取對生態友善的有機耕種方式,期望可做到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出產,如春天有梅子,夏天有龍眼、荔枝、黃皮,秋天有楊桃,冬天有桔等。這樣可辦美果節及舉行與水果有關的工作坊。

 其他計劃包括增加河溪小水氹等微生境,以優化河岸生境;改善現有設施如水塘、果園通道、水喉等;維修受水土沖刷的古道(梅子林至珠門田);在梅子林村南面小山坡上設不生火露營區(小山坡亦會復耕),深入體驗自然生活。另外,修復梅子林兩間舊屋,作行政以及舉行展覽、活動及工作坊的地方。

 梅子林村前梯田已種了桔樹,生機勃勃。

 梅子林兩間舊屋修復後會作行政、展覽等用途。

 蛤塘種植四時水果,這是今年的春桔。

 市民可體驗自然生活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將負責項目的管理及營運,負責人李以強表示,項目包括公眾教育及社區參與,所以會有義工訓練,亦會有一系列工作坊,讓市民體驗客家文化(如客家食物黃酒雞、梅酒)及藝術氛圍(裝置展覽、壁畫等)。全職人員將有4人,另有大批義工協助導賞、建設及普查等工作。

 蛤塘村代表范秤有對有人協助復蘇家鄉表示歡迎。他指蛤塘無人氣,亦少人住,最重要是修好道路及建設廁所。鄉郊保育辦公室將於11月修整由荔枝窩至蛤塘的路段,期望年底環境會好轉。廁所則是多年前已與梅子林一同申請,至今未有進展。梅子林村代表曾玉安表示,很高興意見被接納,設露營區及修復舊屋作展覽等用途。他指設露營區的小山坡一帶從前都是梯田,現在被叢林遮蔽,他不忍田地續荒廢,設露營區切合現時人們的喜好,相信可讓市民體驗充滿自然氣息的客家生活。(記者 鄭玉君)

責任編輯:朱劍明 鄉郊保育撥1500萬活化生態 梅子林蛤塘村復興在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