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中华大地

港澳東南亞媒體走進龍門石窟 探訪文物保護的「龍門模式」

2024-04-05
来源:香港商報網

    龍門石窟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造像藝術精湛絕倫,藝術風格無與倫比,被譽為世界偉大的藝術寶庫。4月1日至2日,記者跟隨「2024港澳暨東南亞媒體中原行」採風活動走進河南洛陽,對話龍門石窟研究院專家,探尋龍門石窟千年文化奇蹟。

IMG_9345.JPG

    「在石窟保護工作中,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在遵循『真實性、完整性』的前提下,結合龍門石窟特點,秉持『一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高科技手段相結合;『二意識』:科研意識、項目意識;『三性』:可逆性、可融合性、實用性;『四因』: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陋就簡、因材施救的保護理念;『六方』:施工過程中業主、專家組、設計、施工、監理、社會監督多方全程參與。保護過程中加強科學研究和多學科聯合攻關,採取動態設計、信息化施工模式,將科學研究貫穿於保護全過程。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石窟寺保護的『龍門模式』,貫穿龍門石窟保護工作的全過程。」龍門石窟研究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馬朝龍向記者介紹了近三年龍門石窟的保護研究工作。

    據了解,近三年來共修復造像400多尊,修復窟檐40餘個,3D打印修復洞窟11個,洞窟除塵30餘個,封堵裂隙1350多條、裂隙處理3200餘米,灌漿1000餘公斤,錨杆加固70多米,維護排水溝200餘米。同時嘗試利用自然岩體、新材料和新方法等對40餘處窟龕進行防水排水處理,起到了良好的保護效果。對潛溪寺仿古木構窟檐翻修,改善了文物保存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實施國家文化數碼化戰略。」

    近年來,龍門石窟研究院在三維數碼化建設方面立足高精度數據庫建設,助力石窟寺保護利用,尤其是根據龍門石窟窟龕造像殘損嚴重、精美造像流失海內外等情況,提出「友好合作、多軌並一、數據聚合、成果共享」的新理念,運用新技術,開創新時代「數據聚合」的流散文物保護利用「龍門模式」。

    在數十年來龍門石窟保護研究的基礎上,龍門石窟研究院結合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深入思考,打破思維桎梏,創新理念和工作方法,積極探索和構建石窟寺保護研究、傳承弘揚、展示利用的「龍門模式」,以「強化科研意識,深挖文化價值,做良心工程」為中心思想,更好指導各項工作,始終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工作方針,彰顯龍門特色,激發活力,為全國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提供更多「龍門經驗」和「龍門智慧」。(郭延 鄭玉峰)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