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墎墩苑—海昏藏寶」全面開放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黨工委副書記、局長彭印䃂介紹墎墩苑(劉賀墓園)主墓保護展示工程總體情況。
發布會現場
彭印䃂介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紫金城城址與鐵河古墓群)由紫金城城址和劉賀墓園在內的西部、南部歴代海昏侯國墓園、貴族及平民墓地等為核心的一繫列重要遺存組成。考古發掘錶明,海昏侯國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
據了解,劉賀墓園以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墓(M1)及侯夫人墓(M2)為中心,另有7座祔葬墓(M3-M9)以及與之配套的祭祀建築(祠堂、寢)、吏捨、門闕、園墻、水井等共同構成了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墓園,呈現了兩仟多年前漢代「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喪葬觀念。墓園內出土金器、玉器、青銅器、漆木器、竹簡、木牘、陶器等文物共計一萬余件套,是漢代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學技術水平的真實寫照。此處原始地名為墎墩山,故將其定名為「墎墩苑」。
墎墩苑出土的各類珍貴文物,多層面、多角度展現了漢代的物質文化風貌,是漢武盛世以至昭宣中興歴史階段的重要物證,對於解讀闡釋西漢歴史、文化和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歴史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目前已公布為國家4A旅遊景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彭印䃂錶示,劉賀墓園是海昏侯國遺址公園的核心展示區,3號至9號墓,北門、東門及門闕遺址等的保護和展示,已於2020年9月與遺址公園同步對觀眾開放。劉賀及夫人墓(1號、2號墓)、車馬坑遺跡等的保護展示工程,備受社會公眾關註,經過幾年努力,於近期全面完工。
墎墩苑展示以「海昏藏寶」為主題,旨在錶達劉賀墓遺址對研究西漢列侯的園寢制度、西漢列侯等級的墓葬制度等具有重要意義,把一座實證西漢盛世文明的文化寶庫呈現在大眾面前。
「海昏藏寶」展示,總建築面積4255㎡,包括以展示墓前祭祀建築遺跡的半開敞式空間和展示劉賀墓、車馬坑遺址的室內封閉空間兩部分。整體建築風貌,在滿足保護、遺址價值闡釋的要求下,自然地融入周圍的環境和景觀,與文物環境融為一體。建築採用輕質可逆性結構形式,結構框架採用加強全鋼結構及局部鋼筋混凝土+網架屋面結構,根據空間形態優化遺址間結構,避免對遺址的損害。
墎墩苑展陳分為墓園規制、考古歴程、保護展示、劉賀主墓、外藏車馬坑五個展示部分,以營造遺址的現場感為設計原則,圍繞劉賀墓主墓遺址、墓前祭祀建築遺跡、車馬坑遺址三大展示核心,運用原貌展示、場景營造、藝術裝置、考古復原、數字演繹等多種手段及現代技術,結合圖文展示內容,全景式、全方位、全過程展現劉賀墓的考古發掘、保護展示工作及成果。
墎墩苑的全面開放,全景式、全方位、全過程展現了考古發掘的現場遺跡,完善了遺址公園的展示體繫,大大提升了廣大遊客的參觀體驗。彭印䃂錶示,未來還將繼續加強文物研究闡釋,活化文物利用,推出一批質量高、影響大的研究成果,推進館藏金屬器、漆器及竹簡等文物的保護與修復,使更多文物用於博物館展陳,切實將海昏侯國遺址公園打造成為大遺址保護的「江西樣本」和江西文化新名片。(記者 彭倩玉 張昭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