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中华大地

曾赴港演出獲好評 黃山祁門「戲曲活化石」煥發新活力

2023-11-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2023年9月中下旬,在安徽省黃山市首屆鄉村戲曲節上,「徽州目連戲」現身祁門縣閃里鎮磻村古戲台,「功夫」十足的目連戲表演,給現場觀眾帶來別樣的感受。這是今年以來,徽州(祁門)目連戲在全市傳統民俗巡演、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演、「非遺靚東街 梅城鬧元宵」等大型民俗文化展演活動中亮眼的保留節目。

微信图片_20231122193717_副本.jpg

    「百戲之祖」 300餘年經久不衰

    目連戲被稱為「百戲之祖」,其思想豐富多元,藝術形態古樸絢麗,被稱為「中國戲曲活化石」。2006年徽州目連戲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祁門目連戲是徽州目連戲的核心組成部分,被譽為「目連戲之鄉」。目前,祁門縣博物館珍藏的《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是明代祁門人鄭之珍編纂的劇本,劇本所描寫的劇情、人物與地名都和徽州有着緊密聯繫;劇本插圖尤為精美,為徽州刻書大家黃鋌所刻,整套保存較好。該劇本為研究目連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在祁門,目連戲有「出在環砂、編在清溪、打(即演)在栗木」的說法。即目連戲的故事是以祁門環砂為原形,由清溪人鄭之珍撰寫,栗木村最早搬上舞台。鄭本目連戲一經產生,就在原徽州所屬的六縣流傳,且流傳多地,被許多戲曲劇種移植上演,300餘年經久不衰。

    由於目連戲劇本來源徽州農村生活實際,又融入了徽州地區民俗風情,因此有着濃郁的地方文化色彩。目連戲內容通俗易懂,其中還有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雜耍、出神入怪等表演形式,因而流傳很快,基本唱腔是明中葉流行於徽州一帶的「徽池雅調」,即徽州腔、青陽腔;以鼓擊節,鑼鈸伴奏,不用管弦,上壽時則用嗩吶;目連戲走索、跳圈、竄火、竄劍、蹬桌、滾打等表演武戲的特殊招式,為後來徽班的武戲表演奠定了基礎。

微信图片_20231122193720_副本.jpg

    受邀赴港 古老劇種廣受好評

    2015年7月祁門目連戲劇團赴香港參加「中國戲劇節」演出,目連戲作為安徽省唯一受邀表演劇目,受到了香港觀眾的好評。2022年6月5日,央視農業農村頻道《三農群英匯》欄目在「我為戲迷」節目中,專題宣傳介紹了徽州目連戲,使目連戲這個古老的劇種為現代更多的戲迷所認知和接受。

    近年來,祁門縣恢復重建了栗木、馬山、歷溪、環砂四個目連戲班,並且建立了「徽州目連戲非遺傳習所」,開展目連戲研學、傳習活動。各目連戲班在目連戲非遺傳承人的言傳身教中,發揚光大目連戲無窮的藝術魅力。(記者 吳敏 通訊員 錢新勝 王升文)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