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中华大地

清華美院董書兵於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進行「四方沙龍」講座

2023-10-28
来源:香港商報網

    記者從深圳關山月美術館獲悉,10月28日下午,關山月美術館二樓報告廳將邀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董書兵,為市民帶來一場《空間·技術·方式·思維:公共雕塑的責任與路徑》「四方沙龍」主題講座。

    本次講座將以線下、線上的方式同時進行,市民可通過「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公眾號預約活動或觀看線上直播。

关山月海报.jpg

講座海報

    據介紹,董書兵現任中國雕塑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金幣總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德國馬爾卡斯滕美術家協會會員、國際雕塑中心(ISC)會員,其作品參加國內外重要學術展覽80餘次,舉辦個展8次,發表專著5部,論文10餘篇。

    他的作品多次被國際國內公私營機構或個人收藏。他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主張無論針對任何藝術門類的研究,都必須注重藝術演變過程時空關係的分析和思考。針對創作實踐,主張探討藝術-環境-人的關係。在內容與題材、形式與媒介上積極倡導雕塑作品與時代的關聯,並對當下藝術創作進行深刻美學反思與理論總結。

    本次講座內容將以近年來藝術家董書兵在公共雕塑實踐方面的新動向展開。在力倡生態文明的時代背景下,起於2016年的「荒野藝術計劃」可以說是一個契機。在沙漠、荒野等被當代藝術和公共雕塑邊緣化的場域實施公共雕塑創作,在作品中引入3D數碼技術,尋求更加自主、開放的創作模式,在尊重生態與環境的前提下思考可持續的藝術創作方式。藝術家的公共雕塑創作在空間、技術、方式、思維等要素上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一藝術計劃下的系列作品,不單是由架上向公共空間的拓展,也不僅是作品體量上的突破和對空間的挑戰,從根本上講是一種創作觀念和實現方式的轉變,是對藝術家責任的履行和對公共雕塑可實現路徑的探討。探討人與自然融洽相處的方式,在尊重生態與環境的前提下思考可持續的藝術創作方式,在藝術與審美以外凸顯了當代藝術家的國際視野、人文關懷、生態意識,以及對於綠色生態家園的良好願景。(記者 黃鳳鳴)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