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鎮地處皖浙交界,為安徽歙縣副中心城鎮和鄉村旅遊重鎮,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徽避暑旅遊目的地、安徽省最美茶鎮,被郁達夫、林語堂喻為「東方小瑞士」。近年來,三陽鎮以文旅發展為突破點,着力尋求傳統農業向農文旅轉型升級,將散落在三陽各處的自然稟賦和特色資源「串珠成鏈、連片成景」,以鄉村品牌化經營的思路引領,堅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資源、充分放大優勢、讓每個村「各美其美」,把美麗鄉村優勢轉化為鄉村旅遊發展,轉化為農村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
微景區培育 切實提高鄉村顏值價值
堅持村落景區標準建設中心村,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明確創意定位,打造特色IP。結合三陽「5152」特色黨建品牌,對全鎮7個行政村鮮明定位,蓮升秘境、古鎮三陽、水韻中山、非遺葉村、茶香竹鋪、雄關筠麓、山居白石,各村IP七村七味。
傳統村落微改造、精提升。花「繡花功夫」實施「微改造,精提升」,尊重自然,尊重人文,尊重村莊,把本土化、原生態放在首位,努力將每一步都打造有景可看,有話可說。竹鋪、荷花形、金石村落景區驚艷轉身。
以村落景區運營增強品牌效應。積極謀劃村落景區運營,強村公司發揮市場化運營模式,竹鋪村、荷花形村面向社會引進運營商,村企聯建,做大做強村落景區專業化運營。
微創意運營 農文旅融合帶動強村富民
試水強村公司探索村落景區創意運營,形成美麗鄉村與文旅協同發展的三陽樣本。以文旅活動帶動經濟效益。堅持以節為媒,以節興旅,舉辦歙縣首屆「年豬飯」三陽分會場民俗推介活動、「曬秋慶豐收·復古游村落」歙縣第三屆秋禧節三陽分會場活動等主題活動,謀劃多種農事、農產品製作體驗,讓遊客吃到土貨,買到土產,感受鄉風民俗,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60餘萬元。
搶抓露營熱,點亮「夜經濟」。三陽鎮中村強村公司與黃山徽之家等文化旅遊公司合作組成村企分工合作的合伙人機制,利用昌源河邊建設高鐵站時閒置棄土場和荒灘,規劃打造集燒烤、唱K、露營、遊船等娛樂活動於一體的閒陽露營基地,截至目前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超30萬元。
因地制宜布局,盤活閒置文旅資產。荷花形村圍繞鄉村休閒和戶外挑戰,就地取材,合理造景,利用棄土場臨山傍水、面積寬裕等優勢,打造「荷」你熱愛這個世界戶外主題露營地,積極主動對接旅行社,組織工會活動、騎行訓練等定製團建路線,推出戶外環村團建、燒烤、露營等套餐,推動「美麗資源」變身「美麗經濟」。
資產資源盤活 改善鄉村旅遊品質底蘊
以「輕資產,重運營」的市場理念指導鄉村資產盤活,通過「入股+分紅」模式輕裝上陣,收儲閒置民房成功打造新業態。舊宅變產業,業態興文旅。竹鋪村流轉閒置房屋經營權,布置完善善山酒館、鐵匠鋪,茶香麵館,打造旅遊新業態。
採取「強村公司+社會企業+農戶+基地」的模式,與茗水溪茶業公司達成協議,流轉荒廢茶園200餘畝,承租閒置房屋打造大方茶樓,研發茶旅研學產品。荷花形大膽嘗試閒置教學樓改造,打造戶外主題露營地,盤活多年閒置資產。舊祠堂變展館,搶抓研學游。
三陽鎮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對三陽村一處舊祠堂進行改造維修,建成一個集圖片、文物、影像、黨史培訓、紅歌教習於一體的體驗式紅色展示館。竹鋪古祠堂改造成了集村史館、農耕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一體的鄉村振興館,白石源洪氏祠堂改造成民俗展示館,今年以來承接旅行團、研學團接待遊客2萬餘人次。(記者 吳敏 通訊員 余學武 朱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