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軍轉業幹部,卻永葆軍人本色,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是領導和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是鄉村幹部群眾心中的「真專家」,是「三農」企業的「娘家人」,他就是江西省撫州市農業農村局軍轉幹部魏斌。
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他時刻牢記離別部隊時,領導給他的囑託與使命:「一定要扛起槍能保家衛國,放下槍能為人民服務!」由於是「半路出家」,為了儘快適應工作崗位,他擺正位置,以「空杯」思想、「歸零」心態,謙虛謹慎地甘當「小學生」,挑燈夜戰「啃」書本,借助參訓「拜」名師,及時補充了自身的「短板」,縮短了從「兵」到「民」的轉變過程。他時刻保持著軍人「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信念。在生活中,他廉潔奉公,潔身自好、甘於清苦,永葆軍人本色。
在部隊養成的勇於進取、雷厲風行的品質,加上他長期在部隊從事新聞工作的曆練,使他很快在新崗位嶄露頭角,成為全國農業系統新聞戰線的一匹「黑馬」,成為市委黨校的「常客」。近年來,他在人民網、新華社、農業雜誌等省級以上媒體發表宣傳撫州「三農」的文章138篇,先後8次接受省級以上媒體專訪,向外界展示了撫州農業新風貌、推廣了撫州產業新模式、唱響了撫州農企新品牌、宣傳了撫州三農新成就。他先後26次走向市、縣(區)兩級黨校的講臺,為全市村幹部、駐村人員、鄉鎮幹部、「三資」監管人員和「兵支書」培訓近1.6萬人次,他演講式的上課風格,具體的實例,風趣的語言,得到了組辦方和學員的高度認可。
敢為人先,銳意創新
他時常勸勉部屬:「要努力完善自己,先做一個不可或缺的人,再做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最終成為一個有自身品牌的人。」2015年,駐村擔任「第一書記」期間,他與村民「打成」一片,化解了長期積累的村幹部與村民之間的「幹群」關係緊張問題,破解了個別村民長年赴京上訪難題;面對村「兩委」無辦公場所,村民小孩上學難問題,他多方籌集資金為村裏建好了集村委會與村辦小學為一體的綜合大樓;面對村「兩委」渙散,無凝聚力問題,他以身作則,結合村裏實際,帶領村幹部一起發展村集體經濟,當年就帶領村莊「脫貧」。
2016年,負責局辦公室期間,為了改善局裏幹職工生活條件,他將存放種子的倉庫翻新建成食堂,從大酒店挖掘「大廚」來掌勺;他擴建局大門,翻新辦公樓,綠化局大院,四個月時間,讓局裏煥然一新,增強了幹職工的「歸宿」感。
在負責鄉村產業發展科期間,他以問題為導向,精心撰寫調研報告,向市委提出「建園區、育龍頭、創品牌、惠三農」的構想,成為貫穿撫州「十三五」農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創建了23個農業園區,培育了485家龍頭企業,打造了10個產業集群,483個農業品牌,培育了41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輻射帶動農戶10.73萬,戶均年增收4070元,直接帶動貧困戶4613戶,吸納貧困戶就業人數達7774人。「撫州模式」和「撫州經驗」於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在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現場會上作經驗交流。全市農業招商引資創下2018至2020年三年連續「倍增」的佳績。2019年、2020年,他負責對接省廳高質發展目標考核中,積極協調,主動作為,為撫州連續兩年爭創了全省先進。
任重道遠,砥礪前行
他時常告誡自己:「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他坦言感到當前撫州農業仍存在農業產業結構不優、精深加工水準不高、三產融合不強、村集體經濟薄弱、三資監管不嚴等突出問題,嚴重制約著撫州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為此,在制定撫州農業「十四五」規劃時,他再次主動向局黨委建言獻策,提出「調結構,促改革,強集體,振鄉村」的「十四五」撫州農業發展構思。他認為只有通過「一穩、二調、三增」的思路去調結構;通過引進專項債券機制,大力實施「百億產業、十億企業」龍頭引領工程,全力推進蔬菜產業發展,打造全國種業基地來促進改革;通過深化「三變」改革,實施「三鄉工程」壯大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8月,擔任政策法規與改革科科長後,為破解村集體經濟「三資」監管難題,他升級改建「三資」監管平臺,開通「銀農直連」支付系統,啃下了農業農村深改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兩塊硬骨頭」,打贏了法規政務、營商環境、土地流轉「三場漂亮仗」,做好了「三資」業務培訓、建立了財政信貸通「白名單」制度、完善了特色農業價格保險,辦好了失地農民保險等「四件實事」。撰寫的《學法用法示範戶全覆蓋,集聚鄉村振興法治力量》在農業農村部的法治動態上推廣,《撫州市:突出重點,聚合力量,築牢鄉村振興法治基礎》在全省推廣。
他所在單位於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獲得了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進單位,法治政府建設優秀單位和全面依法治市優秀單位榮譽,2022年他任科長的政策法規與改革科被評為撫州市農業農村局「最優」科室。
作為撫州農業改革的「方向標」,作為撫州三農對外的「宣傳員」,他不辱使命、敢為人先、銳意創新、勇於開拓,抱著誓與撫州農業共榮辱的決心,抱定誓與撫州農業共發展的毅力,砥礪前行……(記者 黃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