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中华大地

鄱陽湖保護區:心繫基層民生,走好生態致富路

2023-07-17
来源:香港商報網

    近年來,鄱陽湖保護區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積極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融入地方,助力鄉村振興,紮實落實好民生實事,讓湖區村民「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產業飯」,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生活甜了起來、日子火了起來。

    以項目助幫扶,讓百姓「富」起來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保護區依托GEF項目,發揮沿湖11個基層站點的駐地優勢,在鄱陽湖周邊扶持鄉村特色產業,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積極推進鄉村生態資源轉化產業發展優勢,跑出項目富民的「加速度」。

    據了解,保護區通過項目幫扶、資金支持等方式,帶領永修縣裕農藍莓專業合作社摸索出「綠色農業+旅遊+自然體驗」的發展新路,已實現吳城鎮同興村轉業漁民137人再就業,幫助合作社創收近200萬元;通過聘請湖區禁捕退捕漁民加入巡護隊伍,每年對他們進行簽約、考評,擴充了漁民上岸後的就業崗位,保障再就業家庭達到220余戶。

    此外,保護區還結合地方特色,不斷創新幫扶形式。通過與廬山市沙湖山管理處共同在沙湖山實施生態旅遊營地示範項目,打造露營度假基地,讓上岸漁民和鄉村閑散人員在家門口就實現再就業。

    同時,保護區支持吳城鎮丁山村、三角鄉永豐村開展生態垂釣、草莓基地種植等特色項目,幫助解決村民就業問題;支持開展馬影湖「攝影+農家樂」等特色產業,打造馬影湖拍攝基地,有效帶動社會組織、愛心企業投入幫扶資金50余萬元,逐步形成了多產業、全方位、深層次的幫扶機製。

    通過項目幫扶,保護區逐步解決就業崗位100余個,保障就業家庭80余戶,帶動村民增收近200萬元。

    以關愛護民生,讓民心「暖」起來

    保護區全局黨員把愛民為民、服務湖區的優良傳統接續傳承,紮根基層,在為民辦實事中傳遞溫暖。

    在大汊湖有一位特困家庭中5歲的袁某小朋友,由於其成長環境特殊,與61歲的繼父相依為命。了解到情況後,不僅大汊湖黨支部的黨員們主動自掏腰包提供幫助,大汊湖黨支部還對其建立了多對一的常態化幫扶機製,為其辦理醫保繳納年費、訂製每日鮮奶、購置學習用品,幫助其更換租房並支付房租,定期上門看望並且贈送生活物資等。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據悉,不光是大汊湖,進賢站黨支部的年輕黨員也利用業余時間長期開展「愛心支教」活動,為湖區30余名困難留守兒童提供免費的課後輔導,不定期為他們購置學習文具和書籍等;機關黨支部持續對沙井社區的貧困戶開展幫扶,為其添置生活必需品,提供心理疏導服務;鄱陽站黨支部幫助轄區困難老人改善生活,還為湖區學校捐獻桌椅;都昌站黨支部主動捐款持續幫扶湖區學校學生許某,保障其上學及生活問題;吳城站黨支部為轄區敬老院的老人們做義工,關愛孤寡老人;大湖池站黨支部則為轄區困難家庭捐贈農產品等。

    在建黨102周年來臨之際,保護區各黨支部組織開展「七一」走訪慰問活動,前往在創立保護區初期付出艱辛努力的何緒廣、熊儉根等退休老黨員家中,看望並為他們送上《致全局黨員幹部的一封信》,增強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以保護促發展,讓鄉村「美」起來

    鄱陽湖保護區作為舉世矚目的「珍禽王國」,以「打造永不落幕的國際觀鳥勝地」為目標,全力支持永修縣發展「觀鳥經濟」,共同打造鄉村旅遊「三點一線一中心」精品觀鳥線路。據統計,每逢觀鳥季,來吳城鎮觀鳥旅遊的遊客每月平均達到10萬余人次。

    為提升改造鄉村人居環境,保護區針對困擾丁家村多年的臟亂差水塘及周邊環境進行重點整治,大力栽種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通過清理淤泥、修建遊步道,整體打造出集濕地修復、科普宣教、生態休閑、農業綜合利用為一體的小微濕地,不僅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形成岸綠水美的生態畫卷,丁家村周邊也成為保護區實施生態修復和水生植被恢復的試驗田。

    與此同時,保護區還對西廟村的臭水塘進行「造血」,將其打造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場所。連續兩年對轄區開展上百余次濕地垃圾清理工作,進一步美化鄉村環境。通過支持地方修復湖泊閘口、完善供水設施、科學控水等多種措施,保障湖區候鳥種類多樣,持續引流更多遊客,促進觀鳥經濟可持續發展。

    只此青綠為伴,只為民生安樂。鄱陽湖保護區今後將繼續發揮綠色生態的最大優勢、最大品牌,帶動湖民增收致富,心繫基層民生,讓湖區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指數更高,為實現新時代贛鄱大地的高質量發展藍圖續寫好「鄱湖篇章」。(記者 郭美勤 魏毛毛)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