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活化利用項目、黃埔區文化遺產檢察官制度等17個項目正式入選「廣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
近日,2023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廣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暨文創產品推介活動」在廣州華僑博物館(五仙門電廠舊址)舉行。活動現場發佈了「廣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名單,案例入選。
近年來,廣州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立足文物事業新發展階段,以優化保護為基礎,以健全機制為保障,以傳承發展為目標,大力推動文物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促進廣州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在堅持保護為先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出多種文物不同的活化利用模式,將文物保護利用與城市更新、舊城保護、鄉村振興相結合,激發老城市新活力。
2020年6月,廣州公佈了首批共15個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成為2019年底國家文物局首次發佈《文物建築開放利用案例指南》以來,率先公佈本地「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名單的城市。
此次入選廣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的,包括: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活化利用、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文物保護利用、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陳列展覽提升改造、白雲區太和鎮穗豐村西羅鄉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增城縣第三區常備隊舊址、毛澤東視察棠下農業生產合作社舊址活化利用、花縣第一屆農會舊址「農運初心,精神永駐」主題陳列展覽、越秀區五仙門發電廠舊址修繕提升與活化利用、海珠區鄧氏宗祠附祠修繕及活化利用、荔灣區斗姥宮修繕及開放利用、增城區中新鎮崗埔圍壟屋修繕工程、黃埔區菊圃祖祠修繕工程、「文化遺產檢察官」制度、禺南武工隊舊址活化利用、沙灣三稔廳活化利用、錦綸會館絲織業文化展覽館、南沙橫檔炮台稅史教育基地。
當前,廣州充分發揮文化遺產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引領作用,海絲申遺城市聯盟吸納了香港、澳門、佛山、惠州、江門等灣區城市加入,積極推進的粵港澳大灣區歷史文化游徑成為聯繫大灣區的重要紐帶。
基於各種文物的客觀條件,逐步構建起文物活化利用「1+N」多元參與模式,1為政府的主導、統籌、引導,N為企業、個人、專業機構等,「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激發廣州文物新活力,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水平全面提升。(記者 黃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