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日,萬物並秀。6月8日晚,黃山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黃山市十大文物主題游徑發布儀式在歙縣徽州府衙舉行。多彩的霓裳華服、靈動的魚燈舞蹈、厚重的非遺文化,讓觀眾穿越悠久歷史,感知千年傳承。非遺夜市、青創市集等展銷活動,讓市民遊客體驗非遺製作的同時,暢享非遺購、探訪非遺味。
綻放迷人光彩 彰顯古建新活力
「第一次來歙縣旅遊,住在九月徽州,正好趕上博物館奇妙夜活動,不虛此行!」來自山東的遊客程女士欣喜不已地說。
「博物館奇妙夜——徽州科舉·初登第」是此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系列子活動之一。今年年初,徽州歷史博物館創新推出「博物館奇妙夜」系列活動,依託博物館文物和場地優勢,將徽州千年歷史文化融入特色遊戲活動中,寓教於樂的交流方式廣受好評。
「我們按照修繕項目為牽引、活化利用為重點、融合發展為突破的工作思路,既合理保護和管理,也適度挖掘和利用,讓文物『活』起來。」歙縣文物事務中心副主任周虎說。
數量多、分布廣是歙縣古建的重要特徵。近年來,歙縣通過項目引領、修繕保護、業態打造等方式實施徽州古建保護利用工程。先後爭取和整合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國保省保集中成片文物保護工程等項目以及專項補助資金2億多元,有效實施了徽州古城和古鎮、古街、古村落綜合整治,推進國保單位許村古建築群等1000多處文物古建築的保護和利用。重點修復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古建築50多處。在注重文物保護的同時,歙縣還積極發揮文物資源特色優勢打造新業態,利用祠堂、名人故居等文物建築打造成一批民宿客棧、攝影之家和紅色教育基地,使承載着歷史記憶和價值的徽州古建築煥發新的生命力。
連接現代生活 續寫非遺新故事
非物質文化遺產源於生產生活實踐,是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交相輝映的產物。歙縣作為徽州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集中展示地,精巧的民間技藝、精緻的工藝美術、精彩的戲劇曲藝,蘊含着古徽州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精髓。
「我們希望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契機,集中展示歙縣文遺保護傳承的新成果、新進展,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切實讓非遺文化以嶄新的面貌煥發生機。」歙縣文旅體局非遺股相負責人方敏說。
近年來,歙縣認真履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持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傳承、利用。堅持文旅融合,持續放大效益,充分利用各種文化旅遊活動平台,組織「非遺」項目展演,創新開辦安徽省首個非遺夜市——「徽州古城非遺夜市」。依託安徽省行知學校組建了全國首家非遺教育集團「安徽省非遺職業教育集團」,成立了歙縣徽雕藝術學校,開設磚雕、木雕、歙硯等相關課目,聘請各級非遺傳承人實地傳授技藝,並採取老生帶新生的「小先生制」,培養非遺特色人才。
目前,歙縣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項,省級24項,市級64項,縣級170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1人,省級51人,市級289人,縣級549人。2018年,歙縣入選全國非遺保護觀察點,是安徽省唯一入選的觀察點。
走向人間煙火 打造文旅新名片
活動現場重點推出了黃山市十大文物主題游徑。線路串聯推薦40道徽州美食、24家徽州名宿、24家徽州精品民宿等要素,涵蓋世界遺產、足跡黃山、新安畫派等10個主題。
據悉,作為此活動的承辦方,歙縣始終致力於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出「徽文化·大地藝術季」農文旅新品牌,打造沒有屋頂的徽文化大地藝術館,圍繞徽墨、歙硯、魚燈、剪紙等優勢非遺資源,陸續打造了徽州歷史博物館、非遺展示館、版畫館等非遺研學基地。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被認定為「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技藝研學基地」、「黃山市研學旅行基地」,被列入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名錄、國家高薪技術企業等。黃山市歙縣聚墨堂墨業有限公司榮獲「黃山市研學旅行基地」稱號。如今在歙縣,推開一扇門窗,就看到一段故事;踩動一塊石板,便翹起一段歷史。
「下一步,歙縣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特色非遺旅遊文化品牌為抓手,全力提升徽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滿足遊客多層次、多元化、個性化的文化和旅遊消費體驗和需求。」歙縣文旅體局局長吳炯說。(記者 吳敏 通訊員 王玉鳳 顧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