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東最大的鮑魚產區,如何積極延伸和拓展鮑魚產業鏈,讓鮑魚成為有奔頭的現代化產業,近年來,惠來縣不斷探索,塑造海洋漁業經濟新名片,以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核心,積極規劃建設鮑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以「鏈園合一」機制推動全縣鮑魚產業鏈延鏈、補鏈、壯鏈、強鏈,大力推進鮑魚產業「生產+科技+加工+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發展升級,為打好鮑魚產業牌 、市場牌、科技牌和文化牌,讓惠來鮑魚從「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逐步構建華南鮑魚產業興旺引領區貢獻惠來智慧。
打造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鮑」發新活力
惠來縣地處粵東,北枕大南山,南瀕南中國海,優越的山海環境孕育了鮑魚的良好品質。鮑魚產業是惠來縣的農業主導產業之一,鮑魚養殖在惠來天生、野生已有30多年的歷史和經驗,享有「南有惠來鮑魚」的盛譽。惠來「六月海水如冰霜」的海域最適合鮑魚夏季「避暑」,依靠得天獨厚的優質海洋生態資源和先進的鮑魚育苗養殖技術,年產鮑魚苗量達40多億粒,苗種佔國內市場達50%以上,遠銷全國各地。
近年來,惠來縣積極推行工廠化鮑魚養殖,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帶動農戶養殖鮑魚,在鮑魚苗育種、鮑魚養殖、加工、冷凍貯藏、運輸配送等方面已形成產業鏈,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如今惠來已是廣東最大的鮑魚產區,也是全國優質鮑魚的著名產地,全縣現有鮑苗工廠化養殖場170多家,養殖水體達128萬立方米,總佔地面積約5000多畝,年產鮑魚苗44億多粒,佔國內40%市場,2021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年產成品鮑魚3000多噸,年總產值約17億元,從業人數1萬多人。有效帶動了區域經濟增長和促進農戶增收,鮑魚養殖已具備一定規模。
海源達是惠來最大規模的鮑魚養殖基地,共計24個鮑魚養殖場,佔地面積600畝。鮑魚肉質同其他肉質纖維不同,生產工藝也相對較為複雜,因此想要發展鮑魚產業,技術創新是必不可少的。惠來地區巧妙引進新型培養技術,並結合電商平台發展鮑魚產業,不僅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更是讓惠來鮑魚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直播基地的建立進一步擴大了「惠來鮑魚」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的影響力,極大地延伸了產業鏈,帶動了地方農業特色經濟的發展。「我們年產鮑產量400多噸,佔全縣五分之一。」基地創始人詹偉傑介紹。1996年,詹偉傑和父親籌集資金在家鄉前詹鎮建設了他們家的第一個鮑魚場,經過多年的奮鬥,克服重重困難,摸索出規模化養殖鮑魚的經營模式。海源達共有600多畝鮑魚場,年產鮑魚苗5億多粒,鮑魚年產量達2000噸。
自家生意做大做強以後,詹偉傑又將鮑魚養殖池分給承包戶經營,這為周邊村民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村民不但能拿到工資,也能從公司收益中得到分紅,極大提高了經濟收入。通過政策的鼓勵扶持,資金人才的引進,推動廣大中小微企業積極參與產業佈局,打開發展新空間,近年來惠來鮑魚產銷兩旺,走向全國,銷往世界,成為惠來縣域海洋經濟的一張特色牌。
通過創建惠來縣鮑魚產業園,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有力促進產業園主導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帶動產業園及周邊地區調整升級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拓寬農業產業鏈條,大幅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衝刺全產業鏈 惠來鮑要「出圈」
紅燒佛跳牆、鮑魚花膠雞、鵝掌扣干鮑、鮑魚粽子、鮑魚罐頭、精選干鮑魚......走進惠來鮑魚加工廠,琳琅滿目的預製菜品映入眼帘,預製菜正成為惠來鮑魚農產品食品化、品牌化發展的重要抓手。未來隨着我國現代貿易的興起與發展,消費者對鮑魚的消費需求將得到進一步增加,產業發展前景也將更加廣闊。
縱觀國內鮑魚養殖行業現狀,普遍存在產品開發能力不強的問題,產品多以干鮑魚、鮮鮑魚等初級的海鮮食材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同質化問題突出,沒有形成明顯的差異化。與被消費者熱捧的網紅小龍蝦、章魚丸子等爆款食品相比,鮑魚缺少打動各個階層消費者的爆款單品,特別是品牌化,可溯源,迎合新生代口味的快消品。如何由高端海鮮消費市場轉型走進大眾餐桌,又是本輪惠來鮑魚行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關鍵發力點。
可喜的是,電商平台的普及,打破了山與海的時空局限,冷鏈科技的進步,海鮮朝發夕至,在內地品鮑魚已不是奢望,在以往沒有食用鮑習慣和條件的內陸城市,如今也把食用鮑作為一種消費時尚。由此看出,中國的鮑產品消費格局正逐步發生變化,已由區域性向全國性轉變。在此背景下,惠來將農業產業鏈「鏈長制」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以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核心,優先支持市級產業鏈產業申報各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鏈園合一」機制推動全縣產業鏈高效發展。(記者 黃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