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晚,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攝製的《團結奮進新時代——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授牌活動》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特別節目通過講述十年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全面展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創新發展的偉大成就,並為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代表授牌。深圳大學副校長汪永成代表深圳大學接受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的授牌。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旗幟,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湧現出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為各族幹部群眾樹立了榜樣,增進了各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激發了全社會共同團結奮鬥、共創美好生活的熱情,有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呈現新氣象、邁上新台階。為激勵先進,示範引領,經過嚴格評選,國家民委決定命名283個地方和單位為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命名有效期5年。
「石榴花開滿荔園,民族團結心相擁。」 近年來,深圳大學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為總目標,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持續致力於西部民族地區人才培養和教育發展工作,傾心做好各民族學生教育培養,促進各族師生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繪就了一幅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畫卷。
智力幫扶助推西部民族地區教育開創新局面
作為廣東地區最早招收西藏地區藏族學生的高校之一,深圳大學自2000年起開始招收藏族學生,至今已有21個年頭。
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民族政策,為民族地區輸送高質量的人才,深圳大學自擔重任,自2000年主動從西藏地區、貴州山區招收民族學生,實施免費教育培養。截止2009年免費教育培養協議結束,深大共培養藏族學生90名,貴州山區水族、苗族、布依族學生12名。對於這些來自西藏地區、貴州山區的學生,深圳大學因材施教,制定專門的教育培養計劃,配套提供系列優惠措施,包括免除他們的學雜費、水電費和住宿費,每月發放生活補貼,提供在校學習期間的交通補貼等,為西部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
這些來自民族地區的學生成為深圳大學教育援藏道路上結出的第一批碩果。畢業的大部分藏族學生,基本都在西藏當地大中小學校從事教師工作,繼續傳遞着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的接力棒。
千里結對促優質教育資源在受援地結下碩果
推動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深圳大學不僅注重教育資源的輸送,更重要的是幫助民族地區解決實際問題。
學校充分發揮特區高校人才智力優勢,與西藏林芝、新疆喀什等地區建立了互動式對口教育支援運作機制。自2007年承擔了對口支援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建築系發展建設重任,在四年援建期間,學校自籌經費捐贈40餘台各類儀器設備,提供教育援建經費達100餘萬元,選派多名骨幹教師赴藏掛職,為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7年深圳大學與林芝市察隅縣人民政府簽署共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框架協議,建立了穩定的互訪合作關係,以選派師生赴藏支教等方式,深化與察隅縣教育的交流交融。近年來,學校共選派5批共21名大學生志願者前往察隅支教,學生志願者赴藏後,快速融入當地生活,積極開展課程教學、學業輔導、親情陪伴、結對幫扶等實踐活動,並創造性開設藝術課程和第二課堂活動,如手工課、舉辦首次繪畫展和手工作品展等,為察隅輸送了先進的教育理念。
從「輸血」到「造血」,為受援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是關鍵。深圳大學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並舉,加大受援地教師跟崗培訓力度。深圳大學全額出資,每年接收來自林芝察隅縣教育系統幹部、中小學校長、學科教師赴深參加教師培訓,幫助藏區教師隊伍提升專業能力。
在助力解決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的同時,深圳大學把教育先發優勢轉化為幫扶責任,先後選派8名優秀幹部、教師赴疆,支援喀什大學推進國際經濟與貿易、廣告學、馬克思主義等專業學科的共建與幫扶工作。期間,推動喀什大學與台灣國立交通大學、淡江大學合作申報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喀什維吾爾優秀文化數碼化典藏》;合作成立「一帶一路」與中巴經濟走廊研究院,援建成果顯著。
用心用情讓民族團結在校園生根開花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自2005年起深圳大學每年從新疆地區招收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目前,學校在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363人,由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東鄉等六個民族組成,生源地覆蓋全疆所有地州市。作為民族學生數位居廣東省之首的高校,深圳大學將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實踐與育人相協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助力少數民族學生成長成才。(記者 林麗青 通訊員 李曉嫻 李世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