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山泉流水養魚產業發展大計,加速推進山泉流水養魚系統申遺工作,進一步擴大山泉流水養魚系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共同保護好這一原汁原味的文化遺產,走出一條全產業鏈融合、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泉水魚產業興旺之路,打造鄉村振興的『黃山樣板』。」在4月15日召開的安徽休寧山泉流水養魚系統保護與發展大會上,黃山市政府副市長江卓琪女士如是表示。
「一源兩水三百河,七十水庫五千塘」,地處皖南的休寧縣是皖浙贛三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境內新安源頭是新安江、富春江和錢塘江的正源。
大會啟動儀式
作為「安徽省山泉流水養魚之鄉」,休寧縣養殖歷史始於南宋,其山泉流水養魚系統成為世界獨有的山區漁業發展模式。2015年,休寧山泉流水養魚系統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中國首個以漁業為主體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7年,山泉流水養魚模式獲中國國際現代漁業暨漁業科技博覽會金獎;2021年10月,全面啟動安徽休寧山泉流水養魚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
風掃碧雲迎綺燕,水還滄海養佳魚。中國合作經濟學會會長、農業農村部原總農藝師孫中華,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中心副主任徐明,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胡剛,黃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明,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先德,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研究員、副主任詹慧龍,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副校長李家樂及休寧縣委書記吳雲忠,縣委副書記、縣長唐進,黃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洪平等領導和嘉賓出席大會。
休寧縣長唐進致辭
提速申遺 促進共富
大會期間,與會嘉賓圍繞山泉流水養魚系統研究成果作了主題報告。據介紹,山泉流水魚養殖系統是以「森林-溪塘-池魚-村落-田園」為基本結構,是皖南山區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現代養魚技術的植入和生態文明理念的深入,山泉流水養魚業正步入黃金髮展期。
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中心副主任徐明指出,農業文化遺產的認定,不僅促進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而且促進了農耕文明、生態理念的傳播。他冀望休寧進一步做好研究和資料準備工作,讓休寧山泉流水養魚系統早日成功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讓休寧的山更綠、水更清、魚更鮮美、農民更加富裕。
泉水魚養殖基地
據介紹,近年來,休寧縣秉承「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的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有效途徑,大力培育山泉流水養魚產業,推動特色化、綠色化、產業化、品牌化、融合化發展,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多贏,探索出一條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有效路徑。
該縣從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創建入手,培育泉水魚品牌5個,註冊流水養魚商標7個,劃分9個鄉鎮為泉水魚發展核心產區,全面提升泉水魚價值。目前,全縣21個鄉鎮有17個發展泉水魚產業,共建成泉水魚池6391口,家庭養殖戶達4000餘戶;培育泉水魚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養殖企業17家、家庭農場22家。
圍繞山泉流水養魚技術創新,該縣與中科院、上海海洋大學、安徽省水科所、安農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對生產、銷售、品質保障進行技術攻關,取得新型高密度養魚方法等發明專利5項、光唇魚苗種繁育技術等水產品養殖技術8項,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同時,發布實施《山泉流水養殖草魚技術操作規程》,填補了安徽省山泉流水養魚省級地方標準空白。推動技術、質量、商標、品牌、銷售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
多元融合 創新創意
據介紹,休寧縣堅持「泉水魚+」,緊貼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推出「吃農家飯、住徽民居、賞山村景、品泉水魚」休閒旅遊產品,舉辦美食節、騎行賽等節慶賽事活動,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產地與銷地、線上與線下、生產者與消費者加速融合、互動發展。目前,該縣培育泉水魚省級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1個,市級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4個。
泉水魚
如今的休寧泉水魚融合生態、文化、旅遊、康養等多種元素,已成為與休寧好山好水一脈相承的生態產業、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2022年,休寧縣泉水魚產量突破2000噸,實現綜合產值5.35億元,泉水魚產業輻射帶動1000餘戶、2100餘人增收,實現養殖戶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走近休寧泉水魚,就是邂逅人文、邂逅歷史;品嘗休寧泉水魚,就是品讀生態、品味自然;分享休寧泉水魚,就是分享幸福、分享未來。」休寧縣長唐進表示,休寧縣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把泉水魚產業作為踐行「兩山論」的重點產業、樣板產業來打造,堅定不移做大規模、提升品質,不遺餘力做強品牌、弘揚文化,持續創新產業鏈,創意產品鏈,全力推動泉水魚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吳敏 通訊員 谷慶江 姚靖雯 圖 趙博 劉浩)
頂圖:黃山市政府副市長江卓琪女士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