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機關黨建工作水平,激發黨建工作新活力,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婦聯聚焦黨建帶婦建、婦建促黨建這條工作主線,強化政治建設和隊伍建設,突出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切實把黨建工作作為婦女工作引領,打造「巾幗美·黨旗紅」黨建品牌,積極探索「344」工作體系,擦亮市婦聯黨建品牌,營造「主動作為、敢於創新、奮勇擔當」的濃厚氛圍。
突出三個標準 提升支部堡壘作用
持續推進黨員教育管理嚴格化。黨支部以每周五研學日活動為抓手,將理論學習和能力提升深度融合,形成了黨員領學、書記講學、全員述學、支部考學的學習模式。建立考試成績排名制度,對排名靠後的黨員進行通報,形成爭先學習的濃厚氛圍。建立健全常態化學習機制和導師幫帶制度,引導幹部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持續推進黨員組織生活規範化。嚴格執行「三會一課」、黨員幹部組織生活會、主題黨日、民主評議制度等組織生活制度。突出黨性鍛煉,以能力作風建設年、黨史學習教育為抓手,結合支部工作實際,形式多樣開展特色活動14次。
持續推進黨建基礎工作標準化。制定《黨建工作標準化建設清單》,細化量化支部黨員大會,支委會,組織生活會,主題黨日活動,發展黨員,民主評議黨員,黨務公開,黨費收繳等程序規範,明確職責任務、階段步驟、具體要求,以責訂單,照單履責。
深化四項建設 夯實黨建規範基礎
一是抓思想建設,強黨性修養。組織黨員幹部學政治理論、學總書記講話精神,支部和黨員分別制定學習計劃,開展「解放思想、振興發展」研討和述學、交流二十大、省十三次黨代會學習體會,用新理念、新思想武裝頭腦,激發乾勁。深入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
二是抓文化建設,強理念創新。以「我們的節日」為載體,深入共建社區開展春節走訪慰問、組織黨員幹部開展歡度中秋傳統節日活動。開展讀書分享交流、機關精神討論、黨性教育討論、工作經驗分享等活動,激發隊伍正能量;帶領黨員幹部開展志願服務活動4次,做實「雙報道」工作,21名在職黨員為聯繫對象辦實事24件,疫情期間下沉社區參加疫情防控工作142人次。
三是抓制度建設,強管理責任。黨支部形成支部書記帶頭抓,班子成員分工抓,黨務幹部專心抓,黨員幹部積極認領的工作格局。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切實把黨支部建設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堅持黨支部建設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制定《黨員教育管理制度》等9項制度。
四是抓載體建設,強服務本領。組織觀看《秀美人生》《長津湖之水門橋》影片,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和向先進看齊意識;組織開展「向入黨介紹人作思想匯報」「喜迎『七一』 向黨獻禮」「喜迎二十大 增強城市歷史自信」等主題黨日活動,提升隊伍凝聚力和向心力;開展青年幹部理論學習12次,推薦3名幹部參加演講比賽,抓實青年幹部培養。開展「講學比練『曬』技能活動」、業務大講堂活動13期,錄製「婦聯人說婦聯事兒」業務知識宣講視頻 20 余期。
抓牢四項行動 激發婦建創新活力
一是開展巾幗心向黨行動,凝聚思想共識。開展「巾幗心向黨 喜迎二十大」文藝匯演、演講等活動 900 場。開展「我奮鬥·家國美」故事匯活動 90 余場,《用堅毅譜寫盡職奉獻》入選全國 100 個最美奮鬥故事。邀請二十大代表高馨玉為全市婦女做二十大精神宣講。選樹了全國「三八」紅旗手趙嬌玉、全國五好家庭於靜、省第十三屆黨代表王艷秋等典型,為全市婦女樹立了比學趕超榜樣。
二是開展巾幗建新功行動,融入中心大局。通過開展各項活動,為振興地方經濟發展持續賦能貢獻巾幗力量。爭取 200 萬元「母親創業循環金」(佔全省 55.5%)扶持克東縣食用菌種植、依安縣大鵝養殖項目。聯合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召開全市巾幗生態小菜園現場會,打造市、縣級示範村 35 個,2252 戶實現增收超 2000 萬元。開展「紅娘行動·築愛鶴城」活動,成立紅娘志願服務隊。
三是開展巾幗暖人心行動,幫扶困難群體。印發齊齊哈爾市「兩個規劃」(《齊齊哈爾市婦女發展規劃(2021—2025 年)》《齊齊哈爾市兒童發展規劃(2021—2025 年)》)。聯合衛健委實施城鄉低收入婦女「兩癌」免費檢查項目,開展兩癌篩查申報和救助數量居全省第一。開展「99 公益日」活動,募集資金 102 萬餘元,位居全省第二。聯合法院開展婦兒權益保障開放日活動,解決法律問題 30 余個。聯合檢察院、教育局開展「反校園暴力師資培訓」,培訓教師 485 人。為貧困婦女提供法律援助 14 件。
四是開展巾幗好家風行動,助力社會和諧。創新成立全省首家家庭服務業產業園,開展好家風好家教講座、家風建設助推黨風廉政建設專題講座等102場,徵集推廣好家風好家訓3000餘條。全國親子閱讀示範基地--市圖書館少兒活動中心,開展300餘場親子閱讀活動,惠及鶴城1.6萬戶家庭。創新開展「菜單式」家庭教育講座服務,22個課程被列入首批菜單。聯合市直機關工委、市文廣旅遊局錄製推出《鶴城家教系列案例劇》,點擊量近2萬人次,在全市營造了注重家庭教育的濃厚社會氛圍。(裴振萍 張靜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