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宜春市政府新聞辦、宜春市政府金融辦聯合召開「宜春這十年」系列之金融服務與發展新聞發布會。會上,宜春市政府金融辦黨組書記、主任楊景平介紹了相關情況。
楊景平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宜春市金融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根本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推動宜春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宜春市政府金融辦黨組書記、主任楊景平介紹相關情況
全力以赴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宜春市銀行業機構資產總額由2012年末的1595.41億元增長至5614.08億元,增長超過3倍,存貸款規模分別朝5000億元、4000億元關口邁進。截至2022年8月末,銀行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4861億元,各項貸款余額達3953億元。存貸款年均增速分別為13.9%、19.8%,存貸比由十年前的49.4%大幅上升至81.3%。
十年來,資本市場建設初見成效。宜春市新增上市企業5家,上市企業總數達到8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展示企業394家,上市後備企業70余家;企業共計發債106次,融資金額達765.78億元。
十年來,信貸獲得感穩步提升。2022年8月末,宜春市製造業貸款余額369億元,是十年前的2.75倍;普惠小微貸款余額660億元,近三年來保持了年均20%左右的高增長速度。金融機構累計發放金融精準扶貧貸款超過300億元;2022年1-8月,新發放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4.83%、5.19%,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前(2019年7月)分別下降1.18個、1.03個百分點。截至2022年8月末,宜春市平均擔保綜合費率降至0.27%,為全省最低。
十年來,金融機構組織體系逐步完善。持牌金融機構不斷壯大,轄內機構數量由2012年的21家銀行機構、22家保險機構、9家證券營業部,逐步增長至現在的33家銀行機構、37家保險機構、28家證券營業部。同時新批準設立了7家村鎮銀行、典當行16家、融資租賃公司2家、商業保理公司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融資擔保公司16家、小額貸款公司9家,轄內10家農信社全部順利改製為農商行。
穩定大局 堅守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十年來,宜春金融機構緊盯屬地監管「責任鏈」、築牢金融風險「監測鏈」、健全風險隱患「處置鏈」,做到金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累計處置不良貸款262.8億元。法人銀行業機構資本總額從27.25億元增至52.3億元,十年增長91.93%;撥備覆蓋率275.04%,上升136.79個百分點。宜春保險業累計實現保費收入787.45億元,累計賠付支出為242.19億元。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凝心聚力推進金融改革
十年來,金融管理服務水平展現新面貌。2018年12月宜春銀保監分局掛牌,2019年3月宜春市政府金融辦較好地解決了監管職責不清晰和監管空白等問題。2020年宜春市成功入選國家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並獲得中央財政4000萬元獎勵資金。2022年6月末,綠色貸款余額349.5億元,同比增長57.2%,高於江西省平均水平15.2個百分點;在全省率先對接省普惠征信公司,建設贛金普惠平臺;率先啟動金融信用示範縣創評工作,深入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評定,截止目前,宜春市已創建信用鄉鎮54個、信用村449個,創評信用農戶42萬戶。(郭美勤 喬玲)
頂圖:發布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