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寶清縣紀委監委聚焦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這一重要職責,針對縣域內國有土地私自佔有、低價承包、權屬爭議等突出現象,採取「三清、三打、三治」措施,堅決整治與民爭利土地亂象問題,切實還地於民、還利於民,用實際行動保護農民的「命根子」。
全力「三清」 明晰土地基礎底數
堅持把監督挺在前面,嚴防利用土地「鑽空子、動手腳、搞貓膩」等損害群眾利益的隱形問題發生。
清晰底數,確保數據準確。牽頭成立4個專項清理組,按照土地分佈情況,分別負責農業、林業、濕地、鄉鎮、縣直不同領域土地的具體清查工作,對各單位前期對土地位置、面積、類別、經營管理方式、取得途徑、歷史變更等內容的自查情況進行複查,並通過與國有土地圖斑進行反覆比對,確定了全縣38家單位國有土地真實數據。針對存在18.2萬畝差額面積問題,派員與相關單位組成測量隊,逐宗逐塊進行實地測量,全面核准實有土地面積,納入台賬統一管理,保障數據準確性。目前,對全縣1770名公職人員主動報告擁有土地的情況,進行逐一核查。
清理合同,做到公平公正。開展土地發包合同專項清理行動,進行集中清理並建立一年一發包和長期發包土地合同台賬的基礎上,圍繞發包價格、發包期限、合同簽署等關鍵環節,對全縣6101份土地長期發包合同進行審核,發現存疑合同175份,督促全部進行修改完善,堅決防止在合同內容上「搞變通」、打「擦邊球」。
清查權屬,推進矛盾化解。按照「尊重歷史、保持穩定」的原則和先易後難的工作思路,對16.2萬畝權屬爭議土地進行清查。選取龍頭鎮大泉溝村為先行試點,對爭議土地面積較大的林業系統開展土地權屬確認工作,快速探索總結出「先保證承包價格維持原有不變,在確認土地權屬歸為國有後、逐年逐步提高承包價格」和「先提高承包價格、增加收益與村集體共享,最終確認土地權屬歸為國有」的工作經驗,提高了村集體積極性,獲得權屬爭議各方一致認可,有效破解了權屬確認難題,並在全縣範圍推廣實施。
聚力「三打」 嚴懲涉地腐敗行為
堅持把嚴厲打擊涉地違紀違法和職務犯罪行為作為保障群眾利益的重要抓手和關鍵一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突出「點上」打的治亂作用。通過對縣內9個國有林場土地管理、依法履職等方面情況進行「起底式」排查,決定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毀林種參」專項整治。採取專項檢查、受理信訪舉報、實地查訪等方式,對管轄範圍內違法開墾林地、違法「毀林種參」監管不力的34名黨員幹部從嚴從快處理,狠剎「毀林種參」歪風。
強化「根上」打的懲治作用。堅決向「毀林種參」等背後的腐敗問題「亮劍」,抽調精幹力量成立專案組,班子成員對重點案件「分管包案」、重點督辦,信訪、案管、審理和審查調查室建立完善問題線索綜合研判、查審溝通協作和案件信息共享機制,暢通重點案件快速推進「綠色通道」。專項整治開展以來,縣林草局9名涉嫌犯罪的公職人員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涉案金額1000餘萬元。
發揮「面上」打的警示作用。把案件處理與溯源治本、形成震懾貫通起來,針對查處案件反映出的典型問題,深入剖析違紀違法問題的主觀成因,準確揭示其嚴重危害,並將「毀林種參」案件製作成警示教育專題片,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做實做細審查調查工作的「後半篇文章」。全縣先後共有61名幹部職工主動上交違規佔有的國有土地522公頃,切實收到了「查處一案、震懾一方、教育一片」的效果。
奮力「三治」 健全用地監督機制
堅持在整治土地亂象中舉一反三、總結經驗,聚焦土地管理、土地發包、土地經營等關鍵環節,建立常治長效機制,防止與民爭地、與民爭利的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出現反彈。
突出治理主體。為有效避免因土地多方管理、無序經營帶來的被監督主體模糊、相關部門相互推卸責任等問題的發生,寶清縣紀委監委注重把握權責對等原則,明確以國有農業用地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有農業用地運營中心為重點監督對象,全程監督兩家單位履行土地管理和運營職責,確保持續鞏固還地於民、還利於民的工作成果。
規範治理標準。針對土地發包價格這一易被做手腳的重點和關鍵環節,充分考慮上年度土地原發包價格、市場發包價格和周邊地塊價格,綜合確定發包指導價,預防出現價格亂象。同時,對發包合同、票據進行統一規範,確保土地收益發包價格陽光透明,徹底擠壓和消除利用價格做文章的腐敗空間。今年,每畝土地發包價格較去年增加了88元。
強化治理監督。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能定位,抽調專門力量,下沉工作一線,跟蹤監督檢查回收土地清理和發包各項工作,落靠各相關單位主體責任,推動各項工作標準、工作措施落地見效。通過監督推動,僅用38天就完成了全縣33萬畝土地發包工作,5600餘戶農民在春耕前承包到新的土地,發包總額達8000餘萬元,縣財政增加收益3100餘萬元,在保障群眾長期用地需求的同時,實現了財政增收、債務緩解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馬淑芬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