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中华大地

容海恩:發揮聯通中外橋樑作用 香港將迎來更加寬闊光明前景

2022-09-18
来源:香港商報網

    在第七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表示,香港對「一帶一路」獲國際廣泛認同發揮重要作用,希望香港繼續主動與更多國家開展合作。

    對此,新民黨副主席、立法會議員、執業大律師容海恩撰文表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環球金融中心,近年備受各種因素影響,國際影響力在某些領域已經開始落後於新加坡和深圳,有失色之虞。但香港的優勢依然十分明顯,其背靠內地龐大的經濟腹地,作為大中華經濟圈裡最成熟的大都會,擁有「一國兩制」的政策資源、最完善的法治、最高效的服務和最自由的金融市場,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實則難以被取代。在容海恩看來:

    香港國際化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經貿的層次。韓副總理在一帶一路論壇講話上指出,「希望香港繼續主動與更多國家開展合作」。在現有國際貿易中心的基礎上,香港可繼續在「一帶一路」沿線擴大影響,力爭成為亞洲新興經濟體和中東國家的主要融資平臺。香港成熟高效的市場、地緣往來的基礎,都是拓展這些市場的有利條件,打進這些新市場將大大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時,香港也可成為聯通內地和海外的樞紐,促進內地市場和國際優質商品和服務聯通對接,推動「海天相連」。

    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言,香港位處亞洲中心,全球一半人口搭飛機來港只需5小時,且各領域發展成熟高效,能為沿線國家提供不同專業服務。

    國際化的第二個層次在於政治社會體制。牢守「一國」底線的基礎上,香港保持國際化的關鍵在於堅持完善「兩制」,因香港能獨秀於世界,除了歷史沿革以及背靠祖國的地利外,仰賴的便是「兩制」多元包容的核心。

    由於全球局勢變幻莫測,風險和不確定性驟然大增,人們紛紛尋找相對安全的地方避險。如在第五波疫情下,居港外籍人士遷往新加坡等地的意向提高,很大程度上是避險心理使然。香港制度基礎保持穩健,為市民提供穩定的預期和基本保障,在動盪的歲月尤其重要。

    三是社會文化層面,這層面不像經貿與政治社會體制般制度化、容易辨別,而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最難改變。因香港長年受西方種族主義,以至媚外崇洋思想的影響,故此香港應如韓副總理所強調「香港對『一帶一路』獲國際廣泛認同發揮重要作用」,在「一帶一路」沿線,傳播特色文化,說好中國故事。

    四是人才層面。韓副總理提到「香港一直是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支持香港共建人文交流,吸引更多學生、學者赴港留學研學」。觀察發現,紐約、倫敦能成為舉世公認的國際大都會,在於能夠吸引全球傑出人才前往工作和生活。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的資源優勢有目共睹,亦有各種優才計劃,但特區政府吸納人才的總體思路仍不夠清晰,部分獎勵措施不夠精細,例如特區政府對大學招收非本地學生的限額乃屬作繭自縛,理應讓大學自主決定,因為非本地生絕大部分是自費,不僅不會造成公共財政負擔,反而可為本港增加資源,帶來各種經濟益處。

    此外,香港應積極走出去,致力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界合作。近日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在越南胡志明市成立了「香港大學越南代表辦事處」,藉此吸引及培育國際人才,以及吸引當地優秀青年赴港升學,同時積極推廣和促進越南與香港兩地的經貿合作。再者,放寬工作簽證亦對於吸引國際優才相當重要。

    香港國際化角色日益突顯

    國際化深植於香港基因之中,從歷史維度看,這座城市一直是聯通中外的重要橋樑,在很多特殊時期發揮了獨特的效果。無論是在冷戰期間,還是改革開放的年代,香港都順應時勢,成為中外資金、貿易及人員往來的通道,服務了國家,也成就了自己,作出貢獻之餘,亦從中受惠。

    當前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之下,香港作為聯繫中外的國際都會,其獨特作用和意義不會減弱,只會日漸加強。

    中美競爭力比拼和博弈現已成為世界政經主線,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更催化了其中的分化,面對波詭雲譎的政經局勢,中國經濟的外循環和高水準的對外開放,都需要香港產生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貢獻。在新時代保持國際化特色,做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對於特區而言,既是歷史性機遇,也是歷史性使命。

    不管金融商業還是其他領域,香港和內地的聯結愈緊密和通暢,對國際的價值和吸引力也就愈大。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的穩健基礎,才能發揮聯通中外的橋樑作用,迎來更加寬闊的光明前景。(葉晴)

[责任编辑:万思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