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位於甘肅省慶陽市太樂村武家山腳下的長慶油田採油二廠西三增壓點還籠罩在一層薄霧中,駐守在這裡的採油工田文慶就早早來到站里,有條不紊地開始打掃院內的衛生,「刷、刷、刷……」沉穩有力的掃地聲,讓原本沉寂的小站慢慢甦醒,一切都變得井然有序起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他已經守護小站765天了。
「咔咔咔……」伴隨着站內的兩台加熱爐、兩台輸油泵、一具緩衝罐、一台氣液分離器、兩台循環泵發出有節奏的轟鳴聲,田文慶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設備巡檢、記錄數據、投收球、量罐、啟泵……站內、井上到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有着20年工齡的他以站為家,腳踏實地,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崗位上,每一台設備、每一條管線、每一個閥門、每一隻儀表,田文慶都如數家珍,把這些鐵疙瘩當成「寶貝」一樣用心用情去呵護。
「如果再晚點發現,液體就會竄到氣相管道影響氣的質量。」提起去年冬天的一次搶修,田文慶仍心有餘悸。晚上10點多,寒風陣陣,田文慶正像往常一樣去倒罐時,發現分離器沒有聲音,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工人,他察覺到情況異常,立刻對分離器進行全面檢查,發現液相調節閥閥杆連接處脫開,導致調節功能失效。隨後,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故障搶修,分離器終於恢復正常。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次。8月3日凌晨,大雨滂沱,田文慶的電話突然響起,作業區總控室提醒:因下雨西三增的視頻監控信號中斷,必須加密巡檢頻次,確保設備安全運行。接到消息後,田文慶認真查看了每台設備壓力,一刻不敢怠慢,並且每一個小時就會巡查輸油泵的運行情況,一直忙活到第二天早上,監控視頻終於恢復正常。
「我是黨員,體格又好,只要組織需要,我都能上!」得知西三增急需一名獨自駐站的採油工時,田文慶放棄機關工作崗位,主動請纓,憑着滿腔的工作熱情和自己「不服輸、不怕苦」的幹勁,開始堅守小站。「通宵是家常便飯,習慣了也覺得沒啥。」隨着智能油田的推進,西三增僅留一名員工駐守,遇到設備異常、井上掃線等特殊情況,田文慶基本就是日夜連軸轉,有時忙的一天就吃一頓飯,但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始終堅守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盡心盡力守護着設備安全高效運行。
初秋的傍晚,遼闊的董志塬微風習習,夕陽金色的餘暉灑遍小站。忙碌了一天,田文慶終於有了一點閒暇時間,洗淨臉上、手上、身上的塵土和油污,從小菜園裡摘下一根自己種的黃瓜,餵一餵自養的土雞,收一收雞蛋,欣賞着小花園裡盛開的格桑花,靜靜享受着一天裡最輕鬆的時光。
「剛來西三增的時候,站的北面是滑坡的山體,東面是瘋長的蘆葦,花園裡野草叢生、長滿野花,站外生活點更是陳舊、髒亂不堪。」 回憶起剛來站上那會,田文慶說。但熱愛生活的他並沒有退縮,住站的第一個月,他帶着倒班的同事從山上取土,把站內不平整的地方墊平夯實,開闢清理出一塊空地種上了辣子、西紅柿和茄子,搭起了雞棚,還用磚圍起花園的地基,用竹竿搭起花園的圍牆,並撒上花種、鬆土、施肥、澆水,泵房內的瓷磚也被他倆擦的蹭亮,油漆過的管線和閘門更是變得煥然一新……在田文慶的點滴努力和付出中,昔日的小站終於舊貌換了新顏。
只有荒涼的大山,沒有荒涼的人生。兩年多過去了,再次走進這座小站,生產井然有序,設備運轉正常,站內鮮花盛開,站外瓜果滿園,在遠處青山薄霧的映襯下,仿佛成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般,整潔優美的環境得到幹部員工的頻頻點讚。
「有工作是幸福的,會工作是快樂的。只有做好今天,才能夢想明天!」這是田文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先後幹過井區長、副調長、民警隊隊長、生產保障隊副隊長和材料崗的他,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獲得油田公司油田衛士、採油二廠優秀員工、作業區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在油田的各條生產戰線中奉獻着自己的光和熱,用實際行動踐行着「我為祖國獻石油」的錚錚誓言。(記者 陳宏岩 通訊員 李雅琳 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