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慶市唯一以苗族為主、全國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曾是重慶市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之一。中共十八大以來,彭水縣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並成功「摘帽」,交出一份高質量「成績單」。
如今,鄉村振興成為農業農村工作主要重心。今年6月,彭水縣委書記石強主持召開縣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2022年第5次(擴大)會議時提出,要抓細抓實「五大振興」。在推動產業振興上下功夫、求實效,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做優農業品種品質品牌,推動產業集約集群集聚發展,推動農業「接二連三」。
走進彭水看鄉村,產業振興成亮點。做好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彭水以產業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並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畫卷。
淨菜加工鋪就「致富路」
在彭水縣善感鄉周家寨村淨菜加工廠,一條條果蔬加工生產線整齊排列,一眼望去,蔚為壯觀。同時,生產線外整齊堆碼著一筐筐的白菜、土豆、黃瓜等蔬菜,都是製作淨菜的原材料。據介紹,淨菜也稱新鮮消毒蔬菜,是將新採摘的蔬菜處理後,在無菌環境中真空包裝而製成的一種產品。
善感鄉是如何和淨菜結緣的呢?據介紹,推動鄉村振興,善感鄉著力推動產業發展的規模化、集約化。在前期考察中,善感鄉發現淨菜在全國範圍內的市場缺口很大。對比保存時間較短的新鮮蔬菜,經過處理的淨菜不僅最長可保持8個月的時間,還具有新鮮、衛生、方便、易於攜帶、易於烹飪等特點,在各大學校、企業食堂等地廣受歡迎,擁有廣闊的銷售前景。
錨定方向,加速發展。善感鄉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了投資運營企業,由周家寨村集體經濟與投資運營企業共同成立股份公司,建設成立烏江畫廊農產品集散中心,並投資2576.44萬元建設淨菜加工廠。同時,淨菜加工廠與善感鄉訂單式發展蔬菜品種,免費提供種子、種苗、技術,包收購,助力當地蔬菜業發展。
據淨菜加工廠負責人張儒斌介紹,20條果蔬加工生產線每天能實現產能300噸,預計年產能12~15萬噸。淨菜加工廠全面投產運行後,預估年產值將突破1.6億元,實現年利潤3000萬以上,可解決當地200人左右就近就業,人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
善感鄉黨委書記曾憲軍說,有了淨菜加工廠,也無形中倒推了善感鄉蔬菜產業發展,並向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今年,善感鄉新發展蔬菜種植3000畝,其中蓮藕500畝,大棚蔬菜150畝,蔬菜示範基地1000畝,露地蔬菜1350畝。
三義鄉民在沐豐園農場核心基地內工作
高山蔬菜鼓起「錢袋子」
大棚排成排,公路繞山轉,青山滴翠,綠意盎然……盛夏時節,「上帝視角」下的沐豐園農場核心基地,宛如鑲嵌在大山裡的寶石。沐豐園農場核心基地位於彭水縣三義鄉龍合村。村民王玉瓊就住在基地附近,是「水淹地」轉變為「聚寶盆」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王玉瓊說,這個塘壩子十年九淹,所以大家都稱這片平地為「水淹地」。以前,誰都想不到這個「水淹地」還能建成良田,還能帶來好的收入。然而,伴隨基地的建成,她每天除了做好自家農活外,還會利用空閒時間到基地務工,每天按1小時10元計算,一個月要掙1000多呢。
談起沐豐園入駐三義鄉的原因,沐豐園技術經理李昌文表示,企業之所以深耕三義鄉,是源於這裡的生態資源與沐豐園高端、有機的發展理念完美契合。從今年1月起,沐豐園在龍合村開始試點,打造50畝綠色蔬菜種植核心基地,同時,輻射帶動三義鄉全鄉5個行政村,把生態產業在三義鄉各村組落地落實。
此外,沐豐園借助三義鄉原有的「五小經濟」模式,創新實施農業會員制,實行「散養統收」,帶動更多村民參與生態種植和養殖。在全面採取「就近就業+村企合作」利益機制方面,整個基地為當地村民提供固定的工作崗位,讓不少村民在家門口務工,並與村集體有效合作,在加快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三義鄉黨委書記董民強表示,沐豐園項目是三義鄉推動「產業村長」落地見效的「升級版」,將更加有力有效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在三義鄉落地落實。目前,三義鄉通過沐豐園農場的帶動,也在積極主動作為,加大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產業致富帶頭人、種植養殖大戶、電商經營能人培育培訓力度,打造一支理念新、懂技術、擅管理、會經營的新型經營主體隊伍。(記者 蔣曦)
頂圖:淨菜加工廠內整齊排列的果蔬生產加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