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皖黃山:新安江“智能哨所” 護一灣碧水長流

2022-06-04
来源:香港商報網
    一江清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新安江是安徽守護長三角水生態的一個縮影。
 
    “欸乃一声山水绿”,新安江是古徽州文明的搖籃,也是徽州人的母親河、徽商夢的發源地。在六五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皖浙兩省共同啟動皖浙兩省交界水質自動監測超級站建設,全面加強新安江水質監測和預警能力,進一步推進新安江全流域共保聯治。同時,皖浙兩省還在黃山市境內的新安江流域開展水質聯合監測和執法、增殖放流等活動,共護一江碧水。
 
六五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皖浙兩省共同啟動皖浙兩省交界水質自動監測超級站建設,全面加強新安江水質監測和預警能力,進一步推進新安江全流域共保聯治。

    黃山做好呵護新安江“必答題”
 
    新安江流域是我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先行探索地,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實踐地。發源於黃山市休寧六股尖的新安江,是長三角重要的戰略水源地和綠色生態屏障。2012年,在財政部、原環保部的指導下,皖浙兩省正式啟動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此舉開全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先河。
 
六五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皖浙兩省還在黃山市境內的新安江流域開展水質聯合監測和執法、增殖放流等活動,共護一江碧水。
 
    試點以來,黃山市累計投入180億元,著眼於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到去年年底,三輪試點圓滿收官。試點經驗被總結為“新安江模式”。“新安江模式”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以生態補償為核心,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根本,以綠色發展為路徑,以互利共贏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
 
    “新安江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綜合效益,新安江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乾淨水,連續多年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試點工作入選2015年全國十大改革案例和中組部“攻堅克難案例”,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新安江模式”已在全國其他10個流域、15個省份複製推廣。
 
    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態建設保護中心負責人介紹,第三輪新安江流域補償試點工作結束後,皖浙兩省積極協商協議順延事宜,加快推進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建設,提高流域上下游協同能力,通過產業合作,探索“造血型”生態補償機制。
 
六五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皖浙兩省還在黃山市境內的新安江流域開展水質聯合監測和執法、增殖放流等活動,共護一江碧水。
 
    當前,安徽與浙江共同謀劃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加快建立科學的跨流域生態補償、污染賠償標準和水質考核體系,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走向“長治”。

    “合力”守“水塔”  生態護長流
 
    勇擔“國家使命”,肩負“源頭責任”。記者瞭解到,歙縣和浙江淳安共同啟動的皖浙交界水質自動監測超級站建設项目,目前相關設備已經進行水質監測試運行,超級站除了能完整覆蓋一般監測项目外,還新增了包括63種重金屬、900餘項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質以及多級生物預警等1000餘項飲用水安全的指標,是目前國內監測项目最多的自動監測站之一。超級站正式建成運行後,將全面加強新安江上游水質的監測和預警能力,成為保障新安江下游1300萬人口飲用水安全的“智能哨所”。
 
六五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皖浙兩省共同啟動皖浙兩省交界水質自動監測超級站建設,全面加強新安江水質監測和預警能力,進一步推進新安江全流域共保聯治。
 
    新安江是皖浙兩省的重要生態屏障,也維繫著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生態安全。2012年,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正式啟動實施。新安江流域現已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先行探索地和重要實踐地。活動當天,歙縣和浙江淳安的環保監測和執法人員開展了聯合行動,對千島湖的水質開展聯合監測,對垃圾處理企業開展聯合執法。
 
    在千島湖畔的金山漁灣增殖放流基地,兩地開展了六五世界環境日增殖放流活動,將一條條鰱鱅魚苗放流到千島湖中。在不遠處的千島湖面上,“中華一絕”的巨網捕魚正在作業,隨著捕魚號子的響起,魚躍人歡的場景在美麗的千島湖上精彩登場,這是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鮮活樣本,也是生態經濟良性循环的真實呈現。(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淩利兵 )
 
頂圖:俯瞰新安江第一灣    潘成攝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