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一次播種、兩季收穫”的水稻栽培方式,再生稻具有增產增效、生育期短、米質優、省種、省工、節水等優點。5月11日,記者來到皖南黟縣美溪鄉蘭湖村,在一處平整的高標準農田裏,幾臺自動插秧機來回穿梭,正進行著再生稻插秧作業,機器的轟鳴聲奏響了耕種的交響樂。得益於機械化作業,不一會兒,一株株排列整齊的秧苗就扡插完成了。
節本增效有“錢景” 高效農業新“稻”路
“村民過去傳統種植的一季稻,不僅產量低,而且人工、機械、肥料成本高,村民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縣裏推廣的再生稻成為水稻抗災穩產奪豐收和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再生稻在春播水稻收割後,利用稻樁高位腋芽萌發成穗,實現水稻一種兩收。”黟縣農水局相關負責人鮑麗雲介紹。
再生稻的品種對日照、溫度和管理要求也更高,過去村民們粗放式的栽種方法不適合再生稻的種植。對此,縣農水局組織專家對再生稻品種進行篩選,並開展技術培訓會和專家下田指導,為農戶提供保姆式服務,重點指導推廣溫控育秧大棚、水稻精量播種、測土配方+側深施肥等技術,解決了早春水稻秧苗難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種植再水稻能夠減少二茬稻搶栽搶種的成本支出,播種一次實現兩次收穫,特別是二茬稻,不打農藥不施肥,而且米質又好,真是省肥省時省種又增收。”美溪鄉建新家庭農場主李建新高興得介紹。
今年以來,黟縣緊緊圍繞全省“兩強一增”目標任務,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按照“穩產量、提品質、增效益”工作思路,提升保障糧食安全能力和服務水準,通過水稻輕簡化栽培技術,結合側深施肥、水稻配方肥、綠色防控等新技術的應用,融合綠色高效模式與先進農機裝備推廣應用,著力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水準。2022年度全縣種植再生稻1326畝,預計總生產成本減少125元/畝,淨收入增加195元/畝。
下一步,黟縣將堅持把發展再生稻種植,當作踐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抓手,並狠抓農田提質改造,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高產穩產、旱澇保收。同時抓好關鍵生產環節,大力發展育插秧社會化服務,以生產主體、專業化服務組織為主導,突出抓好工廠化集中育秧和無人化機械作業,融合綠色高效模式與先進農機裝備推廣應用,著力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水準,力爭再生稻頭茬達到500公斤/畝,單產達到700公斤/畝,為實現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穩定,促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安徽農業科學院水稻所研究員吳文革介紹,從“再生稻” 到“水稻一種兩收”,不是簡單的名稱改變,也不僅僅是“種一茬收兩季”的字面意義,還有技術內涵的升級,是種糧增產、農民增收等社會需求升級的體現:糧食多收、農民增收,重點在於“兩收”。目前,再生稻示範推廣在安徽省江淮以南至沿江江南稻區發展迅猛,很多地方已將再生稻作為優質糧工程。(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湯自強 韓丹妮 何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