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袋子空了一個又一個,麵團揉成一塊又一塊、熱饅頭蒸了一籠又一籠……4月24日上午9時,瀋陽市和平區南市場街道相關工作人員將500餘袋榨菜和愛心企業「陽陽大鹼饅頭店」製作的1000餘個熱氣騰騰的饅頭,送到了魯園社區近江西巷的務工者手上,讓春日暖陽灑向城市的每個角落。
和平區魯園社區是瀋陽市流動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僅一個近江西巷就聚集着500多位外地務工者。疫情後城市有序恢復階段,有些務工者不能立刻找到適配崗位,吃飯和生活都成了問題。「我們都是打短工的,沒工作就等於沒收入。之前掙了錢就往老家寄,自己只留點零頭。」來自黑龍江的陳偉陽說這話的時候哽住了。
「疫情發生以來,在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同時,我始終關注這些務工者們的吃飯問題。不敢說讓大家吃好,但是得先吃飽啊。吃飽才有動力,才有希望」。這段時間,魯園社區書記王詠梅發動各方力量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以「老鄉帶老鄉」搭建工友老鄉群,摸排務工者的情況、生活需求以及工種特長並登記在冊,為復工返崗收集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面依託民政局和街道的幫扶,人大、政協、愛心企業的捐贈,也挖掘轄區內願意為務工者捐款捐物或者幫忙加工食物的愛心商戶和個人。
前不久,「陽陽大鹼饅頭店」的老闆陳超找到了王詠梅,表示可以給大夥蒸點大鹼饅頭,做點家常菜。王詠梅向街道匯報後,南市場街道決定啟動救助金用於買菜、面和油等食材,魯園社區負責統計每日需求量和物資發放,陳超來加工蒸製。從24日起,每天給外地務工人員免費發放饅頭約2000個、小菜1000包以及米粥、麵條和燉菜等。陳偉陽接過王詠梅遞過來的熱騰騰的大饅頭時,感動地說:「瀋陽這個城市是有溫度的。」
南市場街道黨工委書記周群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針對外地務工群體,解決伙食問題只是應急之舉,根本上還是要搭建平台、暢通渠道,力促充分就業。我們將『魯園在線』等招工信息以張貼通告、大喇叭、微信點對點發送等方式精準直達,此外,還會同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舉辦『雲招聘』,助力工友返崗的同時,推動市場主體加快復產復工、高效高質量發展。」
4月28日,社區書記王詠梅發現,領饅頭簽字的人越來越少。陳偉陽也高興地告訴她,「書記,明天不用算我了,我找到工作了。」(瀋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