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全力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合肥高新區率先發佈新政策

2022-03-30
来源:香港商报网
    鼓勵重大項目落地、鼓勵人才創新創業、鼓勵自主創新、加強科技金融服務、鼓勵上市融資、支持重點產業發展……為了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日前,合肥高新區率先出台了《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從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提供人才、融資等各類創新要素供給,並通過智慧服務簡化程序,進而促進產業集群的高質量發展。

    四大領域實現新突破
 
    據合肥高新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若干政策措施》在政策創新、政策力度、精準支持、支持重點項目等四大領域都實現了新突破。其中,在改革創新方面,以產業為主導,圍繞重點、熱點產業,出台「專精特新」、生物醫藥、空天信息、網絡安全、北交所上市、低碳環保等新政策。同時,支持中國科大重點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高新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人才是創新的核心支撐,合肥高新區也出台高層次人才、大學生創業和企業孵化的專項政策,着重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讓資金血液直輸創業企業,培育更多的科技創新創業主體,集聚創新資源,培育創業沃土。
 
    在拉高標杆、增加政策力度方面,《若干政策措施》着力提升政策激勵性,加大知識產權、規上企業、海外業務的支持力度,激發企業走出去。同時深化金融供給改革,新增自貿貸、科大校友貸等金融產品,革新轉型升級貸、融資租賃的支持方式,實現企業融資弱擔保、低成本、高效率。另外,還結合高新區區情,承接市級固定資產投資補助政策,新增投資統計獎勵,助力經濟發展。
 
    在把握企業需求、精準支持方面,《若干政策措施》更注重為企業「雪中送炭」,以企業需求為原則,對實施效果好、契合「十四五」發展方向的條款,加大支持力度,針對資金、人才等企業最直接、最急切的需求,對症下藥,新增更為有效的條款,把政策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在招大引強、支持重點項目上,《若干政策措施》突破原有支持方式,從項目落地到發展壯大,從租房招才到股改上市,出台多方式多階段的個性化專項政策,讓重點項目帶動園區產業集群整體提檔升級,促進園區新一輪跨越發展。

    全生命周期提供要素供給
 
    合肥高新區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精準施策,支持企業發展壯大,《若干政策措施》從企業初創期到成長期、成熟期,從企業上市到成為行業龍頭,全生命周期匹配「人、財、物、服」等全方位支持政策,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國家高企、上市企業道路,縮短梯度競升時間,加速企業成長壯大。
 
    在人才要素方面,政策從校企合作、政企合作、同業合作、以老帶新等多維度方式破解用工難題,同時出台發佈全球引才需求榜,對引進接榜人才分年度給予獎勵。
 
    此外,合肥高新區還在全市首創支持企業通過設立「人才飛地」,實現異地聚才、引才、用才。融資要素方面,高新區制定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成長等企業的融資方式和差別管理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北交所上市政策,積極調動區內企業抓住上市機遇。
 
    在創新要素方面,新增高新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自貿創新政策,加大對雛鷹企業、「雙五」企業、新經濟、孵化器、自建應用場景等研發費用補貼支持力度,同時深化與中國科大合作,全國首創支持中科大重點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打造享譽全球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為了打造「4312」產業集群,支持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若干政策措施》緊扣生物醫藥、空天信息、環保低碳等熱點產業,聚焦工業企業規模化、高新技術化,加大集成電路、軟件信息、網絡安全等產業支持力度,推動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此外,合肥高新區也專門開發了「高新智策」小程序,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企業只要「掃一掃」,即可精準推送適用政策條款、估算政策額度等。同時,高新區將開展「免審即享」試點,選取部分條款,採取「無感審批、自動兌付」的方式,進一步簡化政策兌現流程,讓企業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政策資金「送上門」,切實提升市場主體的滿意度。

    撬動社會資本五百億
 
    合肥高新區是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經過31年的奮力發展,建成了中國科大先研院、量子信息研究院、國家類腦實驗室等協同創新平台,培育了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等一批領軍企業和近2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集群。
 
    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戰略性新興產業、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在169個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中穩居第一方陣。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全力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持續優化創新創業和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完善「雙創」和產業扶持政策體系,從2014年實施扶持產業發展「2+2」政策體系,升級到2020年「建設世界一流園區」政策體系以來,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02億元,撬動社會資本近500億元,惠及企業超3萬家次,大大激發了產業發展的活力與動力。(孫召軍 柏永)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