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龍藥耀九州》系列報道開篇話
寒地新名片,龍藥耀九州。近年來,黑龍江發揮資源優勢,把中藥材產業上升為調結構、增收入、壯經濟的重要產業,提出 「三全」「三鏈」的發展戰略,確立了加快打造全省中醫藥千億元產業目標,各地政府和各類生產經營主體積極性空前高漲,中藥材產業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與香港商報黑龍江辦事處順勢而為,聯合推出了《道地藥材看黑龍江》系列專題報道已累計逾100期。同時採用全媒體矩陣,系統化地講述、講好「龍藥故事」,在海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反響。
100期,新起點!繼《道地藥材看黑龍江》後,為更加專業化、系統化報道好黑龍江省中藥材產業,積極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商報推出《道地藥材看黑龍江》姊妹篇——《寒地龍藥耀九州》系列報道。旨在雙輪驅動,叫響「寒地龍藥」實現黑龍江由中藥材大省邁向產業強省。今天推出首篇——湯原縣:打造中國北方「寒地龍藥」基地 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以饗讀者。
《寒地龍藥耀九州》系列報道之一
湯原縣:打造中國北方「寒地龍藥」基地 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藥」作為 「富」湯原。精短六個字、字字千鈞,黑龍江省湯原縣,作為全省中藥材基地示範建設一檔強縣,認真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省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壯大醫藥產業集群」戰略部署,大力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打造全省最大的白鮮皮之鄉,重點向寒地黑土道地中藥材及「龍九味」方向發展,培育「湯原五味子」、「寶山大哥」、「農山黑金河」等湯原品牌,積極構建集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和中醫康養旅遊服務及醫藥工業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將中藥材產業打造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主導產業,促進鄉村振興和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點。
生態環境優良:藥材好 藥才好
湯原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大體構成「三山一水四分田,一草一路和莊園」的格局,被譽為「興安明珠、三江翡翠」,是全省生態環境最好的縣份之一,現已逐步成為全省中藥材生產重點區,佳木斯市核心區。該縣搶抓國家與黑龍江省大力發展中藥材政策機遇,因地制宜,調整種養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其人工種植中藥材已有100餘年歷史,野生中藥材資源豐富,野生五味子、刺五加、山參、白鮮皮等野生藥材193種,達50餘萬畝。
記者從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區域覆蓋10個鄉鎮、8個林場以及鶴立林業局、湯原農場,人工種養中藥材20餘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70014畝,可產新道地藥材2.1萬噸,實現產值10.1億元。其中,湯原五味子種植區域覆蓋面積發展到4000餘畝,年產值5000餘萬元。2021年6月湯原五味子成功獲得國家農業農村部全國地理標識認證。
延長產業鏈條 多元融合大發展
一是招商引資,延伸鏈條。建設中藥材飲片加工項目,引進佳木斯鴻鶴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投資3.7億元。
二是培育品牌,全面發力。扶持太平川鄉山林、宏林峰雪等本地中藥材合作社發展,開展湯原五味子全國地標宣傳工作,切實加強品牌培育,打造「木良刺五加」「寶山大哥參茸」及「鴻鶴中藥飲片」道地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寒地龍藥」品牌。
三是精準打造,黑土龍藥特色基地。湯原縣加快建設中醫藥特色小鎮,木良林場刺五加省級現代中藥農業產業園項目,繼續申報全省中藥材示範強縣項目。構建「一帶、三園、四基地」發展模式。
2022年向全產業鏈醫藥工業強勢發展
今年,湯原縣將圍繞上級決策部署狠抓落實,努力實現由單一的中藥材種植向全產業鏈醫藥工業發展強力突破。做好中藥材產業長期發展規劃,穩定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標準化藥源生產基地建設。
一是穩定道地藥材面積。打造全省最大的白鮮皮之鄉,做強做大湯原五味子品牌。擴大刺五加、白鮮皮等主推道地藥材品種面積,發展林下刺五加栽培面積,發揮省級現代中藥產業園、科技園、展示園作用,建設中藥材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試驗示範點2個。
二是提升藥材質量效益、宣傳湯原品牌。大力培育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嚴控高毒農藥,降低殘留。發揮中醫藥定製藥園作用,推廣標準化有機栽培模式。
三是引聘專業技術人才。採取校招,特殊、急需人才引聘等方式引進中藥材專業技術人才,加快引進篩選、試驗、示範、培育適合湯原縣種植的道地藥材主推品種,推廣新技術、新模式。
四是延伸加工產業鏈條。加快植物藥源基地標準化建設,開發動物藥源養殖基地建設,研發藥食同源、保健品等系列產品,延伸產業鏈,發展中藥材物流、加工、萃取、製藥等醫藥工業,將中醫藥健康產業打造成為推動湯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產業。
2021年,在湯原縣委十六屆十次全會上進一步明確「在道地藥材產業及醫藥加工上實現新突破」。到十四五末,道地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10萬畝,產量3.5萬噸,產值達到15億元。力爭到2030年,全縣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縣中藥材標準化生產體系全面建立。打造中國北方——湯原「寒地龍藥」基地20萬畝,年產新量6萬噸,實現產值15億元。(記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