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时政要闻

楊增權:加強耕地保護 實現質量並進

2022-01-17
来源:香港商报网
    1月16日,安徽正式進入「兩會」時間。此間,安徽省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楊增權向大會提交提案,呼籲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夯實農業基礎。
 

安徽省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楊增權
 
    楊增權在提案中指出,耕地是最寶貴、最稀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人類文明賴以延續的重要資源和前提條件。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耕地紅線不僅是數量上的也是質量上的;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要突出抓好耕地地力提升和保護。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安徽省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安徽省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工作,主要耕作制度、土壤類型、耕地質量監測基本形成網絡,因地制宜、集成推廣的培肥改良技術模式得到推廣,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長牙齒的措施」正在彰顯威力,為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耕地資源永續利用奠定了基礎。

    耕地數量質量「雙下降」
 
    楊增權同時指出耕地管理存在的問題:一是數量減少。根據國土「三調」數據,近10年間,全國耕地減少1.13億畝,我省減少540萬畝,減幅為6.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是質量下降。現有耕地中中低產田佔比近66%,而且類型多,分佈廣,低產因素複雜。有的地形起伏度較大,可耕性差,有效養分含量偏低,適種性差;有的區域性耕地質量退化問題突出,酸性耕地土壤面積擴大,弱酸性到酸性耕地面積4821萬畝,佔耕地面積的54.6%;有的土壤物理性狀變劣,耕層變淺,抗旱保墒能力變弱。
 
    三是占補平衡落實難度越來越大。隨着耕地後備資源不斷開發利用,開發和復墾的新增耕地不少分佈在丘陵山區、荒山荒坡、灘涂、宅基地復墾等,客觀上已經形成數量不可持續,質量由於缺少生土熟化的後期培肥投入也較差。

    但留方寸地 留與子孫耕
 
    鑑於上述問題,楊增權提出三點建議,包括切實提高站位,從長遠和永續發展的需要做好耕地保護工作;切實管控到位,讓耕地保護法規在安徽「鐵令生威」以及切實綜合施策,堅決遏制住安徽省耕地數量質量「雙下降」。
 
    「各級政府和領導人必須清醒的知道,我省人均耕地少、高質量耕地少、可挖潛耕地資源少的現實,在人地矛盾日益尖銳、土地供需矛盾日漸突出的當下,決不能把耕地變成「唐僧肉」,違規佔用耕地植樹造綠、挖湖造景,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他呼籲,嚴防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變用途,衝擊耕地保護紅線。「必要時,哪些在國道省道兩邊動輒幾十米、幾百米的所謂『綠化』,要分期分批限時恢復還田。」

    讓耕地保護法規「鐵令生威」
 
    「但留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楊增權續指,耕地絕不是認人覬覦的「唐僧肉」,要成為人人有責、政府更有責保護的「大熊貓」,要讓耕地保護的「護身符」顯靈,給非法佔用戴上「緊箍咒」。已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重大建設項目選址要盡力避讓,難以避讓的要依法批准並落實劃補任務;打好耕地保護組合拳,堅守數量、質量「雙紅線」;要加強「行刑銜接」,嚴打非法佔用耕地者,營造依法管地、依法用用地、違法必懲的法治氛圍。
 
    此外,楊增權建議要守住「量」,決不允許在占補平衡上玩花招搞數字遊戲,進一步細化剛化硬化主體責任、屬地責任、監管責任,織密織牢「責任網」;要把住「質」,針對耕層變淺、有機質含量降低、水肥保蓄能力差、生態脆弱肥力瘠薄等問題,要紮實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做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地膜農藥包裝物應收盡收、秸杆畜禽糞污肥料化利用、機械耕作降低頻繁擾動、適時適度休耕涵養土地等工作;要管住「用」,把耕地保護作為一項基礎性、公益性、長期性的工作,既要算經濟賬也算政治賬、既算局部帳也算全局張、既算眼前帳更算長遠賬,把一切用地納入法治軌道,杜絕人情批地、關係用地;要捨得「投」,按照「取之於土、用之於土」的原則,擴大耕地質量建設資金規模,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撬動政策性金融資本投入耕地保護,集成多部門資源參與耕地保護。(記者 秦炳煜 柏永)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