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一城逐夢起航,今日蕪湖,不僅是江南米市、鳩茲古邑,更是有山有水有文化、大江大湖大夢想。記者從1月13日召開的“引才融智 創新未來”蕪湖市人才資本對接會上獲悉: “十四五”時期,蕪湖將用活人才平臺,大力實施“紫雲英人才計劃”,推進“3113”人才工程,發揮人才發展集團“強磁場”作用,建設安徽創新中心,打造“創業蕪優”之城。
剛剛閉幕的蕪湖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菁英人才”“返蕪創業”“青年啟航”等計劃,設立人才計劃,全方位引育各類人才,新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60個、領軍人才170名、高端人才1700名、大學生5.5萬名。
蕪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湯勁松表示,當前的蕪湖,呼喚人才、渴求資本,黨委政府、企業都視人才為“瑰寶”,以資本為“珍饈”。用最大的誠意,最熱切的期盼更多英才投身蕪湖,更多資本加盟蕪湖。
組建安徽首家人才發展集團
“皖江明珠 創新之城”。據介紹,2021年,蕪湖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00億元左右,增長11.5%以上,增速在全省領先。
蕪湖之“變”,在於頂格推進“雙招雙引”一號工程,重磅推出“紫雲英人才計劃”,組建全省首家人才發展集團,打造全市人才工作的“總服務商”和“城市HR”,開展“全國百所高校大宣講”“萬名高校學子進百企直通車”等活動,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74個、高層次人才1650人,以超常規思維謀劃推進人才工作,跑出了招才引智“加速度”。
蕪湖之“變”,在於大力培育科創矩陣,產創融合不斷深化,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順利通過評估驗收,合蕪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成功獲批,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達43家,科技創新驅動力指數居長三角第6位,較上年度躍升3位。
蕪湖之“變”,在於持續強化資本賦能,在全省率先出臺政府投資基金政策。私募基金規模超1400億元,居全省首位。設立5億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面向在校和畢業五年內的大學生、海外留學生、教師等群體在蕪創業项目,提供債權支持、公益資助和股權投資等扶持。
“舉辦蕪湖市人才資本對接會,就是要以人才‘蝶變’進一步助力城市轉型升級,讓人才茁壯成長在資本浸潤的沃土,讓資本共同享受到人才結出的碩果。“湯勁松表示。
數據顯示:2021年,芜湖新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74個、領軍人才150 人、高端人才1500人。引進高校畢業生3萬 多人,較去年同比增長85%。全市人才總量超過100萬人,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紫雲英”綻放 感召八方駿才
聚攏一批人才,啟動一座城市。2021年7月30日,芜湖市人才發展集團揭牌成立,力爭在人才招引、培養、服務、激勵、保障等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與打造優質人才生態相適應的科學規範、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現代人才發展治理體系。
對接會上,蕪湖市委組織部人才科科長王軍作“紫雲英人才計劃”政策推介。 據介紹,“紫雲英人才計劃”目前已正式發佈9個實施細則,並可通過市人才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申請市青年英才租房補貼、市青年英才購房補貼、市在校學生參加“揚帆計劃”產業實習補貼兌付。
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用資本為產業賦能,用產業為人才搭臺,激發“創業蕪優”政策效應。對接會上,蕪湖市人才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少華髮布市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
“堅持市場化導向,創造精准高效的引才育才模式;強化專業化服務,營造優質一流的人才發展生態; 運用平臺化思維,打造強健有力的人才支撐能級;發揮集團化優勢,鍛造擔當作為的人才服務團隊。”人才持續集聚,催生創新澎湃動能。楊少華表示,集團將堅持黨委領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打好“政策+服務、基金+飛地、平臺+運營、合作+合資、 線上+線下”五張牌,加快實施“紫雲英人才計划”,構建具有蕪湖特色和區域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為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人民城市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資本燃料”點燃“人才引擎”
蕪湖市人才發展集團總經理許蘭在主持時介紹,“紫雲英人才計劃”中,不僅有“一擲千金”的豪氣大手筆,亦有“真心實意”的溫情小細節,釋放出蕪湖求賢若渴的強烈信號和廣納英才的決心魄力。
許蘭表示,蕪湖將始終對優秀项目敞開懷抱,蕪湖市人才發展集團也一定會鼎力支持專案來蕪落地,為项目做好全方位服務。
蕪湖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志斌在會見洽談時說,站在嶄新的發展起點,蕪湖有信心、有能力讓資本在蕪湖創造更大價值,讓廣大投資人在蕪湖得到更好發展。我們將秉持創新、包容、開放理念,真誠歡迎大家成為蕪湖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的合夥人,共用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紫雲英綻放,誠邀天下伯樂;千里馬奔騰,感召八方駿才!」。本次對接會由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蕪湖市人才發展集團、徽商銀行蕪湖分行、北京安芙蘭創投等共同主辦。
安徽省科技廳資源配置與管理處處長譚海斌、安徽國資運營控股集團副總經理、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公司總經理程紅波等嘉賓與相關金融機構、基金公司合夥人、路演企業代表及都有為院士等47個高層次人才團隊代表近百人出席本次對接會。(記者 柏永 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