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儲備林項目實施以來,河南省南召縣森源公司圍繞國儲林長期發展和群眾致富,攜手與上海園科院攜手合作建設全國最大的玉蘭森林公園,探索走「林+N」多元發展之路,努力實現以產業促進生態,以生態融合旅遊,以旅遊拉動三產,實現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
三年來,南召縣國儲林項目基地興建了玉蘭園、海棠園、紫薇園、紫藤園、櫻花園、梅園等各類遊園。同時,以景觀坑塘為主體,配套興建了婚紗攝影基地、薰衣草花谷、七彩景觀稻田、兒童樂園、水上樂園、紫藤竹海,項目區水清岸綠、花海成片,成為遊客休閒娛樂的「網紅打卡地」,鴨河口國儲林項目區已成為脫貧攻堅的示範區、鄉村振興的試驗區、鄉村旅遊的先行區。
「金扁擔」挑起群眾致富夢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南召縣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產業融合發展為基礎,重抓重推「1+3+N」特色產業,即1個傳統產業(柞蠶養殖),3個支柱產業(苗木花卉、中藥材、食用菌)和多個新興產業(艾草、小龍蝦、鄉村旅遊、農村電子商務等),在政策扶持、基礎配套、打造品牌、融合發展、富民增收上下功夫,形成龍頭帶動、基地推動、品牌拉動的良好局面,實現鄉村特色產業、村集體經濟、脫貧群眾增收融合發展、三方共贏。
南召縣是全國有名的「玉蘭之鄉」,而皇后鄉娘娘廟村是玉蘭產業發展的翹楚。這幾年,娘娘廟村「兩委」班子發動全村群眾種植花卉苗木,把村里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聚攏在一起成立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管理委員會,動員全村130戶群眾加入苗木合作社,實行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組織銷售,統一物流外運,實現了對脫貧群眾全覆蓋,玉蘭苗木成為村里群眾致富的「搖錢樹」。
據統計,娘娘廟村種植1300畝玉蘭苗木,90%以上的土地種植玉蘭苗木,90%以上的農民從事玉蘭苗木產業,畝均效益在9000元以上,是種植糧食收益的5倍以上。群眾從風生水起的玉蘭產業中鼓起錢袋子。這兩年玉蘭苗木市場行情走俏,現在村里苗木合作社不敢承接外地客商的訂單,大規格的玉蘭苗木幾乎賣空斷貨。
「土專家」成為產業振興「主力軍」
鄉村振興,人才為要。南召縣注重培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農業職業經理人、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村電商人才。南召縣以鄉土人才回歸行動為抓手,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吸引企業家、創業能人、大學生等進入村兩委班子,加大新型職業農民、致富帶頭人培養培訓力度,不斷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2002年南召縣雲陽鎮山頭村王曉開始涉足苗木花卉行業,先後在西安、成都、北京等地學習苗木花卉的種植、管理、銷售及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施工等專業知識。
2012年,在家鄉親情的感召下,他辭去外地企業高管的職務,回鄉註冊10000萬元創辦了南召錦天園林有限公司,投資1.1億元建設「南召玉蘭生態觀光園」,核心區面積1000畝,栽植以玉蘭為主的苗木70多種20多萬棵。經過幾年的努力,南召錦天園林公司在縣內建立苗圃基地5000多畝,發展成為集苗木生產經營、科研開發、園林綠化、鄉村旅遊等為一體的農業、林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雙龍頭企業。
王曉發起成立了省級產業化集群---南召縣錦天園林苗木花卉產業集群,把56家花木專業合作社、13家花木企業、2萬花農納入產業集群。目前南召玉蘭品種、種植面積、市場佔有率居全國之冠。
南召縣利用鄉村振興的人才政策優勢,因事擇人、因才施用,激勵鄉村工匠、致富能人、科技強人等,發揮資金、技術、技能、經營、信息等優勢,以本地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經濟為導向,推動「農業+」多業態融合發展,在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特色農產品銷售、養殖業、電商業及鄉村旅遊業等方面大展拳腳,聯農帶農開創農業發展的「好錢景」。
鄉村旅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南召縣雲陽鎮鐵佛寺村石貨坑組,因村內盛產石器而得名。村內保存着上百年的石頭房屋42座100餘間,全部由村民就地鑿石干砌而成。在保留石頭村原始古樸、自然風貌的基礎上,南召縣通過項目傾斜和鎮裏財政自籌,累計投資500多萬元對村里實施村內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建成以千年紫藤樹為中心的小廣場,繪製文化牆,刻制巨石《石頭村賦》,建成農具展示廳、柴房、公廁、石拱橋,安裝仿古景觀路燈,鋪設了自來水管網和污水管道等,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雲陽鎮投資200多萬元,打造以石頭村為核心,連接石頭村周邊的觀光道路,形成鐵佛寺石頭村---玉蘭生態觀光園--玉蘭國際花木城---唐莊萬畝桃園的旅遊環線,沿線打造星級農家賓館10家,扶持石頭村內農戶新建農家樂8家。每逢節假日,外地遊客蜂擁而至,遊客爆滿,每年為群眾帶來經濟效益30萬元。
南召縣深入挖掘玉蘭文化、辛夷文化、柞蠶文化、猿人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以文促旅,以旅促文,促進文旅融合發展;依託辛夷、柞蠶等特色產業基地,開發農業生態觀光、農耕農事體驗等農業旅遊;依託林業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森林人家、森林氧吧等林業旅遊,推動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精心培育打造一批主題內涵多元、產業延伸互動的旅遊節慶活動,做到「季季有活動、村村有特色、縣域有品牌」。 (鄭玉峰 廖濤 李姿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