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臨近,在安徽黃山市徽州區千年古村潛口鎮古塘村,不少農家都開始做菜糕、吃菜糕,品味那融化在舌尖上的傳統美味,感受當下的美好生活。
古塘菜糕始於清朝末年,菜糕沒有蔬菜的元素,因為菜糕製作過程中米粉的濕度拿捏把控是最關鍵的,而徽州方言中“濕”的意思跟“菜”同音,所以叫菜糕,後也稱菜糕。
12月23日一早,古塘村村民程得意夫婦就開始張羅著菜糕各種食材準備工作。“菜糕在制做上選用精米,一般是晚米和秈米合用,從原來製成成品要經過幾天的時間,要經過浸米、佐米、碾米粉、壓粉、拌料、蒸糕等流程。”程得意介紹道,古塘村的菜糕主要原料是粳米和糯米,還有白糖、桂花糖、紅綠果脯絲等輔料,具有香甜軟糯的獨特味道,當地曾是徽州糧倉孕育積澱了百年菜糕歷史。菜糕製作起來全憑傳統的技藝和經驗,從原料到製成彩糕成品一般有10多道程序,時間2天以上。
“我們古塘菜糕又叫彩糕,以前小時候拜年用的,紅絲代表紅紅火火,綠絲代表春意盎然,原料方面以桂花為主要材料,桂花代表甜甜蜜蜜的。”古塘村村民汪承發告訴記者,菜糕香香甜甜有嚼勁,並且寓意好,成為當地傳統迎新春的特色美食。(記者 吳敏 通訊員 謝國洪 閆豔 鄭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