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廣州舉行的暨南大學尹芝南教授團隊重大科研成果轉讓簽約儀式暨重點創新成果榮登《Nature》雜誌新聞發佈會上,發佈了暨南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轉化研究院尹芝南教授團隊於11月24日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IL-27 signaling promotes adipocyte thermogenesis and energy expenditure」的研究論文,該論文論述的科研成果突破了傳統觀念中白細胞介素IL-27專一性調節免疫系統的認知,首次發現IL-27可以直接靶向並促進脂肪細胞棕色化和產熱,通過燃燒脂質以減輕肥胖和改善2型糖尿病。中國工程院楊寶峰院士認為,此科研成果可造福肥胖人群,後期如果開發成藥物並應用到臨床,將解決肥胖及肥胖相關病症的世界性難題,其貢獻不亞於諾貝爾獎。
全球首次發現IL-27直接作用於脂肪細胞
該論文中,研究人員通過構建多種基因工程小鼠,進行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模型,並結合肥胖人群樣本發現,肥胖人群血清中白細胞介素27(IL-27)水平下降,突破了傳統觀念中白細胞介素IL-27專一性靶向免疫細胞的認知,首次發現IL-27通過直接作用於脂肪細胞,導致白色脂肪細胞棕色化,並激活UCP1介導的「脂肪燃燒」,通過將脂肪組織中的脂質轉變為熱量消耗掉,從而達到降低體重和改善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目的。
《Nature》雜誌在線發表的「IL-27 signaling promotes adipocyte thermogenesis and energy expenditure」論文截圖
這是全球首次發現IL-12細胞因子家族中的IL-27能直接作用於脂肪細胞,並且導致脂肪細胞產熱,為治療肥胖及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點。動物實驗中,注射重組IL-27可以顯著減輕肥胖小鼠的體重並改善胰島素信號敏感性,初步驗證了IL-27作為治療藥物的潛力。
IL-27作用到脂肪細胞燃燒脂肪
論文的作者之一李德海博士表示,此研究的主要優勢是IL-27是在本體表達的蛋白,不是人工合成的外源性化合物。IL-27可以在不用限制飲食,也就是不用節食的情況下改善2型糖尿病,燃燒脂肪,減輕體重,是從機制上改善胰島素信號的敏感性。研究團隊目前在積極推進IL27治療的轉化及推廣,後續將進一步推動IL-27在臨床應用。
有望開發RNA藥物治療肥胖相關疾病
本研究為肥胖及其相關代謝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和潛力藥物,而IL-27作為體內正常表達的分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而具有巨大的臨床應用潛力和市場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點評尹芝南教授團隊科研成果
尹芝南教授介紹,該項研究研究工作歷時七年,得到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教育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珠海市人民醫院高水平醫院學科建設經費的大力支持。尹芝南教授非常期待儘快將這一治療靶點產業化,他介紹說,研究發現,肥胖真正的根本原因是胰島素抵抗,細胞因子IL-27作用於脂肪細胞燃燒,最主要的作用是改善胰島素抵抗,希望能將它開發成RNA藥物,不僅可以減肥,肥胖、2型糖尿病、脂肪肝、卵巢多囊綜合徵等疾病都能得到治療。隨着人們年齡的增長,以及運動缺乏、飲食過度等都能導致胰島素抵抗,RNA藥物可直接補充人體欠缺的IL-27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尹芝南教授透露目前已有社會資本有意向合作開發RNA藥物。
引入社會資本 研發γδ-T細胞藥物
發佈會上,暨南大學與廣東暨德康民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就尹芝南教授團隊的另一科研成果「同種異體Vγ9Vδ2-T細胞免疫療法」簽署成果轉讓協議。暨德康民技術團隊在公司創始人及首席科學家尹芝南教授的帶領下取得了一系列關於 Vγ9Vδ2-T 細胞臨床應用的核心技術成果,已在高水平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臨床研究成果。同時核心技術已經申請了中國專利和多個國際專利。暨德團隊目前與廣州、深圳、珠海、武漢、上海等多家三甲醫院合作開展異體Vγ9Vδ2-T細胞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同時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已經成為國際異體Vγ9Vδ2-T細胞免疫治療方向的引領者之一。
暨南大學科研成果轉讓簽約儀式
在簽署科研成果轉讓協議之後,廣東暨德康民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將圍繞公司目前的三大目標研發,即Vγ9Vδ2-T細胞藥物,啟動針對多種適應症的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提供基於Vγ9Vδ2-T細胞的技術研發服務,利用目前已有的Vγ9Vδ2-T細胞技術平台和專利技術,持續推進創新Vγ9Vδ2-T細胞藥物開發進程。暨德康民研發團隊將繼續致力於攻克γδ-T細胞大規模製備工藝、成藥過程中的多項關鍵技術難題,聚焦目前已有的first-in-class研發管線,率先成為推進γδ T細胞產業化開發的頭部企業之一。(記者 李芳 通訊員 李偉苗 曹廣超 王倩)
頂圖:尹芝南教授科研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