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顆粒歸倉,這是黑土地世代相傳的幸福追求。在黑龍江省巴彥縣,人們在與新冠肺炎疫情拼鬥的同時,也在這片沃土上如約展開豐收畫卷。戰疫情,忙秋收,「堅強巴彥」沒有低頭,雙線作戰都在收穫戰果。
10月9日,記者走進巴彥縣,探訪疫情防控和秋收生產情況,看到的是有序搶收、應收盡收,一片豐產轉豐收的動人景象。
「搶」字當頭 「鐵牛鐵馬」馳騁田間忙秋收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巴彥縣西集鎮興旺村的稻田裏,17台大馬力聯合收割機正在金色的稻浪中來回穿梭。機器過後,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稻茬,切割、脫粒、裝車……在農機手行雲流水般熟練操作下,不僅將水稻收得乾乾淨淨,收割機尾部的粉碎機還把稻草切成碎末,均勻地鋪撒在田地里。
秋收生產,「搶」字當頭。現代化大機械馳騁田間,是搶秋收的致勝「法寶」。
「按疫情防控要求,要減少人員流動,鄉親足不出院,秋收進度卻耽誤不得,這些現代化大機械就是最好的幫手。」興旺村黨支部書記方成中告訴記者,全村三大作物種植面積3.27萬畝,水稻、大豆收割已進入尾聲。「計劃5天內,完成全部水稻、大豆的收割。同時,全力以赴收割玉米。」保秋收進度,方成中底氣十足。
記者在巴彥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巴彥縣共有玉米收割機976台、水稻收割機427台,實行統一安排調劑,統籌管理農機區域作業。農戶自有機械的,就自行開展秋收;農戶沒有機械的,鄉鎮、村統籌調度合作社和有機械戶組建專業化代收作業隊,點對點幫收,提升單機作業效率,確保人歇機不停;本地機械力量不足的,儘量在鄉(鎮)域內、村域內統籌解決,及時開闢綠色通道,做到點對點閉環作業,減少人員接觸。同時,根據作物成熟時間差,實現縣內、鄉鎮內、村內錯峰收割。
「嚴」字為要 多措並舉築牢疫情防控牆
金浪翻滾,稻穀飄香。在巴彥縣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松花江鄉,肩負起秋收任務的幹部群眾格外忙碌,他們利用聯合收割機搶收成熟的水稻,實現萬畝水稻顆粒歸倉。同時,秸稈就地粉碎還田,完成糧食豐產、秸稈禁燒「雙目標」。
「全鄉4.8萬畝水稻已經收了一多半,70多台收割機都在地里忙活呢。」坐在駕駛位上,農機手楊國福臂上印有「秋收生產」字樣的紅袖箍格外醒目。「為鄉親收糧,不光要憑農機駕駛證上崗,還必須完成全部輪次核酸檢測和兩針疫苗接種,才能戴上這個紅袖箍。」楊國福告訴記者。
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兒。打響「秋收保衛戰」同時,得把各項防控措施落細落實,靠一個「嚴」字。
巴彥秋收實行分類施策管理,從實際出發,低風險地區儘量減少跨鄉(鎮)、村、屯作業。同時,加強對14天內有跨縣外出史及外縣、外鄉(鎮)返回秋收人員排查,返回人員核酸檢測陰性後可參與秋收;中風險地區鄉(鎮),在全員核酸檢測結果陰性前提下,組織村、屯農民有序開展秋收生產,儘量減少跨鄉(鎮)和跨村、屯作業;高風險鄉(鎮)、村、屯,要委託他人或由村委會組織秋收。
與此同時,巴彥強化田間秋收人員管理,嚴格查驗核酸檢測、疫苗接種、身份、車輛等信息,並進行登記造冊。錯峰下地,分散幹活,外出生產不扎堆、不聚集、做到勤洗手、勤換衣、勤消毒。確保疫情防得住、糧食收得回。
「保」字暖心 百支「保收服務隊」排憂解難
「因為疫情,孩子在外地回不來,我這心裏火急火燎,就怕稻子爛在地里,多虧你們來幫忙,黨的幹部就是好!」巴彥鎮前進村的郭大媽懸着的心終於落了地。老人的兒子、兒媳都在外打工,因為疫情無法回哈,家裏只剩她一個勞動力。地里待收割的10畝多莊稼成了她的心病。就在這時,村上的「保收隊」主動聯繫老人,派來了農機,不但把稻子收回了倉,還幫老人聯繫了米企。收了糧、賣了錢,外地的孩子安了心,郭大媽激動得熱淚盈眶。
為積極應對疫情給全縣秋收工作帶來的困難和影響,巴彥縣委、縣政府按照省、市防指要求,出台了《巴彥縣2021年疫情期間秋收生產工作方案》,制定了《巴彥縣2021年農村秋收疫情防控管理要點》,針對隔離人員及特殊群體秋收難,18個鄉鎮以村為單位,成立了百餘支「保收服務隊」,集體公佈求助電話,全力助農秋收。
「在村里,誰家農活忙不過來,誰家有親人處在隔離期,缺勞力、有困難,我們就到哪兒幫助解決。」前進村保收隊員馬雲平說,他是共產黨員,也深知秋收在鄉親們心中的分量。連日來,他把自家的幾台農機捐了出來,全力幫助鄉親收糧。黨旗飄揚,黨群連心,一股暖心的力量在古城田野間匯聚。
記者在巴彥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截至10月9日,巴彥縣三大作物累計已完成收割40.75萬畝,每日完成收割近15萬畝。
戰疫情,保秋收;稻穀香,豐收忙。來之不易的收穫,是對一年辛苦的最好褒獎;豐收的笑臉,給巴彥帶來了更多自信和力量。(郝欣 王琳 拍攝:韓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