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合肥·五年看點】合肥高新區:穩居全國前十 創新發展不止

2021-09-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合肥高新區『十三五』確定的主要目標順利完成,連續五年穩居全國前十,實現了超常規、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建區三十周年成績斐然,為開啟全面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9月22日,合肥市「五年看點」集中採訪活動走進合肥高新區。此間,合肥高新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呂長富指出,「十三五」時期,該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探索出「企業培育——產業促進——區域崛起」的「三螺旋」內生發展路徑,率先實現「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
 
合肥高新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呂長富介紹園區創新發展總體情況(柏永/摄)
 
    「財富高新」建設達到新高度
 
    談及合肥高新區過去五年建設發展成就,呂長富將其歸納為三「新」,即「財富高新」建設達到新高度、「和諧高新」建設進入新階段、「美麗高新」建設取得新突破。
 
    其中,「財富高新」表現為四「雙」,包括經濟發展規模和效益實現「雙突破」、創新發展能級和水平實現「雙跨越」、產業發展結構和層次實現「雙提升」以及開放發展格局和視野實現「雙躍升」。
 
    統計數據顯示,合肥高新區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01.3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687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075.6億元、規上服務業營收49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9.9億元,分別是「十二五」末的2.18倍、2.08倍、2.12倍、1.94倍、3.4倍和2.71倍,分別年均增長16.8%、15.8%、16.3%、14.2%、27.7%和22.1%。
 
    另據統計,「十三五」末,合肥高新區市場主體總數達5.5萬戶,是「十二五」末的3.9倍,年均增長31.7%。自主培育上市企業28家,較「十二五」末新增12家、提升75%。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區自主培育上市企業已增至32家。
 
    「中國聲谷 量子中心」名片閃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合肥高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搶佔價值鏈制高點,其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十二五」末的50%提升至70%。在人工智能領域,合肥高新區獲批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智能語音先進制造業集群等,「中國聲谷」產業規模、企業數量雙雙破千,主要產品市場佔有率達70%。
 
 
    在量子信息領域,合肥高新區依託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等戰略支撐平台,推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測量領域科研尖端成果在園區實現產業化,孵化培育全國首家量子領域上市公司、量子領域潛在獨角獸企業。
 
    如今,「中國聲谷、量子中心」成為合肥高新區閃亮的新名片,共同托舉其「承擔國家使命、落實國家意志、代表國家水平、參與全球競爭」的目標責任。
 
    此外,合肥高新區在網絡安全、集成電路與生物醫藥等領域亦表現突出,獲批國家公共安全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國家安全產業示範園、安徽網絡與信息安全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支撐合肥創建全國首家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國家首批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獲批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部中心,佈局建設合肥離子醫學中心等高端平台。
 
 
    與此同時,合肥高新區傳統優勢產業加速邁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開展製造業智能化升級工程,推動3000家企業實現「上雲」,智能工廠、數碼化車間超過200個,均佔全市1/4。該區服務業整體實力不斷增強,高技術服務業蓬勃發展,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
 
    五鏈協同賦能 建設創新生態體系
 
    上述成就離不開創新發展的戰略引領和強力支撐。據呂長富介紹,合肥高新區注重創新生態體系建設,加快構建載體、資金、人才、服務、市場主體五鏈,實施協同賦能。
 
 
    在創新平台建設方面,合肥高新區高水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實施名校名所名企合作戰略,強化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等30多個科研成果轉化平台轉化能力,提升國家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研究中心為代表的200多個產業應用創新平台應用能力,構建「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新興產業」全鏈條創新體系。
 
    目前,合肥高新區多層次企業培育體系基本建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1492家,佔全市的44.8%,達「十二五」末的3.2倍。全省率先開展「雛鷹—瞪羚培育—瞪羚—潛在獨角獸—獨角獸—平台型龍頭企業」高成長企業梯度培育,認定高成長企業614家。
 
    與之相應,合肥高新區加速匯聚高層次人才,高標準建設合肥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國家僑夢苑、合肥國際人才城等一批國際人才集聚區和「一站式」服務平台,現已擁有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和外國專家3000餘人,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553人,重點人才項目入選數佔全市的五分之二、全省的五分之一。(記者 柏永)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