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秋日的大地格外熱鬧,在安徽省黟縣宏潭鄉佘溪村綠農家庭農場的稻田裏,收割機正在緊張的收割著成熟的水稻。「這些田地是今天新開墾的棄耕地,幾年沒種,今年種了水稻,稻穗長得真好。」農場管理員餘寶先說道。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宏潭鄉積極做好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在佘溪村,400畝曾經荒廢的耕地被重新利用起來,利用「農場+農戶+集體經濟」的模式,藉助黟縣「五黑」農業發展的大好政策,發展以水稻、油菜為主的種植業,水稻的種植品種有黑米及一些優質稻種,如今,到了佘溪村,滿眼都是金黃,昔日的棄耕地重新煥發了生機。
流轉閒置土地 發展家庭農場
「這些年,我們村裏好多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了,留下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也沒有能力去種地了,好多水田也沒人種了,多虧了村裏成立了綠農家庭農場,將我們的棄耕地流轉過去,每年發放土地流轉金,我們都很支持村裏的工作」佘溪村村民方勇說。
農場負責人告訴我們,「農場於2015年成立,從剛開始流轉300多畝田地,到去年的1100畝,今年又流轉了400多畝的棄耕地,將村裏的閒置土地一起流轉過來,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同時農場還吸納本地閒置勞動力和脫貧人口30餘人就近就地就業,按勞動力情況每天給予村民80元到100元不等的勞動報酬,帶動本地群眾一起致富。」
「這幾年,我們積極回應上級部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的要求,鼓勵鄉域內的農場和大戶積極流轉老百姓的棄耕地,累計流轉棄耕地600餘畝,堅決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確保耕地品質提升、糧食麵積穩定和糧食產能增加。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耕地保護行動,繼續向棄耕地要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宏潭鄉黨委副書記胡豔貴說道。(記者 吳敏 通訊員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