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21個地級市都綜合型科技場館全覆蓋、40%以上的縣(區)擁有科技場館、建立省級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未來科普人才也能評職稱。厚值科技創新的土壤,科技大省廣東將發力科普力度,記者從15日廣東省政府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廣東將搭建「粵科普」公共服務平台,推動科普產品的產業化、市場化進程 。
為推動科學普及工作轉型升級跨越發展,《廣東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行,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許典輝介紹,《條例》為推動廣東科普這項基本公共事業的發展提出了一攬子方案。
廣東省政府新聞發佈會現場
廣東將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
作為中國的經濟大省,科技創新一直被置於重要位置,然而廣東的公民的科學素質方面,廣東與國內先進地區仍有差距。
據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廣東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2.97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56%,但是低於上海24.3%。北京24.07%,天津16.58%,江蘇13.84%,以及浙江13.53%,排全國第六。
此外,廣東科普場館建設也出現滯後。許典輝透露,當前,廣東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只有9個建有科技館,在全省122個縣(市、區)中也只有13個(約佔10%)建有科技館。然而在此指標方面,山東71%、浙江68%、江蘇56%的縣(市、區)都建有科技館。
為此,《條例》提出廣東將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何棣華表示,「十四五」期間,廣東將實現全省21地級以上市科技場館「全覆蓋」;40%以上的縣(區)建有1家綜合型科技場館,在現有106所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校園科學館(室)的基礎上再建30餘所,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地區89個縣(市、區)全覆蓋。
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許典輝
成立「粵科普」公共服務平台
《條例》實施後,廣東省還將建立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廣東省政府還將投資建設「粵科普」數字公共服務平台,組建省科普集團,出台鼓勵科普產業發展的政策。
《條例》明確了科普是公益事業,突出了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全民參與、普惠共享的原則。但廣東省也希望推動科普產業的發展。
廣東省科協副主席林曉湧介紹,《條例》出台後,廣東正加緊籌建「粵科普」公共服務平台,推動科普的數碼化服務。他介紹,「粵科普」平台具有「傳播、交易、管理」三大功能。
其中圍繞該平台的「交易」功能,廣東將通過搭建一個面向科普全產業鏈的線上交易平台,配合線下的競賽、展會等活動,推動科普產業鏈的發展、壯大,推動科普產品的產業化、市場化進程。
為調動一線專兼職科普人員的積極性,何棣華透露,廣東省科技廳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台科普人才職稱評定相關政策,此外,科普作品或將被列入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獎勵範圍。(記者黃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