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醫院肝病主任童光東團隊研究的項目「慢性乙型肝炎及相關肝硬化、肝癌中醫防治體系構建與應用」近期獲得了廣東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童光東主任說道:「中醫在肝病的防治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乙型肝炎的病變大致有三個階段,首先是肝出現炎症,在炎症不斷刺激下會加重肝的纖維化,形成結節,導致肝化,最終演變乙型肝癌。80%的乙型肝癌是從肝化演變而來的。
近些年隨著乙肝疫苗的普及,中國乙肝的感染率降低到了6%左右。雖然感染率降低了,但乙肝具有很大的傳染率和致死率,危害性仍然很大,乙肝的防治仍然是中國醫學研究的重中之重。
中醫活血化瘀、促進機體恢復
對於中醫對肝病防治的作用,童光東主任指出,由於乙肝病毒是能夠與人的機體共存的,在乙肝炎症的治療中,人自身的機體對抗能力至關重要,所以提升機體恢復和對抗能力是關鍵的一步。中藥能夠有效地對抗炎症,減少炎症的出現,從而調整人的免疫狀態,提升機體的恢復能力。從免疫學的角度來說,中醫中藥對乙肝肝炎的治療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在逆轉肝纖維化的過程中,中醫運用「活血化瘀、補氣扶正」的方法,從多途徑多角度逆轉肝纖維化和減少結節。將西醫的抗病毒病因治療與中醫藥的「活血化瘀」相結合,把肝纖維化的逆轉率提高了20%-40%。能夠看到,中醫藥在肝病治療中全程參與,在各個階段都有所幫助。
攻克難治性疾病、勤懇走好每一步
對於目前究竟有沒有能夠完全治癒肝病的治療方法?童光東主任也有獨到的見解。他指出病毒性肝炎、肝化和肝癌是難治性疾病,目前全球範圍內還沒有能夠徹底治癒的治療方法。
在早期乙肝的治療中童光東團隊通過中藥早期干預,採取補腎、補脾的方法解毒,調整機體狀態,使16%的患者實現大三陽轉小三陽,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由於大多數患者不同意接受肝穿,團隊在肝部病理病變的研究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提升中醫藥方的療效也是難題所在,每一次中藥方子的優化,都需要經過無數次的實地考察和臨床試驗,最終換來在逆轉率上哪怕是1%的小進步,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大步。
「以藥之偏性治人之偏性」的中醫風采
中醫和西醫存在治療理念上的不同,西醫注重局部治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多的是用外力來治療疾病。中醫注重從人的整體出發,找出發病的根源,對症下藥。中醫的獨到之處是「以藥之偏性治人之偏性」,提升人的機體能力,從內部來治療疾病。這一特性不僅在肝病治療的過程中得到體現,在其他一些病症中,中醫也有其獨到之處。比如高血壓,西醫只能靠藥物維持血壓的穩定,不同類型的高血壓需要用到不同的降壓藥物,高血壓其實是多種因素導致的,用西藥只能實現暫時降壓,並不能改變整個人機體的環境。中醫從人的整體出發,運用中藥調理,讓人機體的彈性恢復,能夠更長久的降低高血壓。
政府支持力度增大、中醫傳承發展勢頭好
經過四十載崢嶸歲月,深圳醫療衛生發展突飛猛進,三甲醫院數量越來越多。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展也越來越重視。童光東主任剛到深圳市中醫院的時候,醫院的水準還比較低。時至今日,深圳市中醫院已經成為具有廣東省一流水準的醫院。深圳市中醫院肝病科已成為全國中醫一流學科,變成了國家重點和區域中心。醫學水準的提升是不斷沉澱得來的,是一代代人不斷共同努力、探索進步得來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十一五」起,國家對傳染病的研究更加重視,童光東主任的團隊就牽頭構建起了慢性乙型肝炎及相關肝硬化、肝癌防治體系。作為國家區域中醫肝病診療中心,童光東主任的團隊牽頭完成了國家「十三五」、「十二五」、「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以及國際衛生健康委員會、廣東省重點基礎專案等省市級科研課題30餘項,在中醫防治肝病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追求突破。
面向未來,童光東主任充滿信心和憧憬:深圳擁有資金、技術、人才和地域的優勢,加上政府各項政策的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不斷交流合作,都會讓中醫傳承和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好。(記者 蘇偉 陳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