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浙江 > 特别报道

赫德學校與新希望文旅初新營地聯創紅色研學新模式——赫德董事長孫濤在「華東首屆紅色研學教育創新發展交流會」做主旨发言

2021-07-14
来源:香港商报网
    7月13日,新希望文旅「希望的田野·余姚橫坎頭田園綜合體」項目在浙江省余姚市盛大開業。開業儀式上,在余姚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徐雲,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研究與指導中心副主任鄧純考和新希望集團黨委副書記沈軍等來賓的共同見證下,寧波鄞州赫德實驗學校董事長孫濤與「希望的田野·余姚橫坎頭田園綜合體」項目總經理唐仕明簽署文旅研學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新希望文旅初新營地為載體,由赫德學校組建課程研發團隊,聯合打造紅色主題營地研學課程,積極探索紅色研學新模式,推動農文旅研產業融合,為新希望文旅在全國開展的農文旅研合作提供可複製經驗。來自國內文旅、研學等領域的200餘位專家、學者、企業主、媒體人參加了當天的簽約儀式,及隨後舉辦的「華東首屆紅色研學教育創新發展交流會」。
 
    新希望文旅初新營地是新希望文旅鄉村振興華東「菱形模式」典型項目「希望的田野·余姚橫坎頭田園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坐落于余姚梁弄鎮橫坎頭村,與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隔牆相望。這裡曾是浙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指揮中心,是我國十九個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抗日戰爭期間南方七大遊擊戰區之一,為抗日戰爭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勳,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詩篇。初新營地作為華東創新型紅色自然營地,將通過深度挖掘項目所在地橫坎頭及余姚周邊的紅色資源、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通過開展紅色文化傳承、實踐教育和體驗成長三大系列課程,為青少兒及其家庭提供不同於傳統教育的多元化體驗場景及成長經歷。
 
余姚市委副書記、市長徐雲
 
    一直以來,赫德學校以培養「全球化的中國人」為目標,培養根植中國、放眼世界的創新型人才。學校緊貼國家大綱,植根中國傳統文化,整合教育資源,吸納創新教育理念,創設了獨特的學科融合課程體系。學校近年來陸續與北師大教育集團、新希望文旅等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德育為先、五育並舉的創新素質教育模式。
 
 新希望集团党委副书记沈军
 
    據悉,雙方這次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秉承「資源分享、優勢互補、聯合發展、合作共贏」原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通過整合赫德學校在教育領域的專業運營能力、優質運營資源和新希望文旅在全國多個區域的研學營地資源,著力打造基於紅色文化和資源的研學新模式。該新模式將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堅持德育為先,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 邓纯考
 
    在「希望的田野·余姚橫坎頭田園綜合體」開業儀式上,赫德學校課程研發團隊推出的「初新營地紅色主題營地課程」,獲得了與會領導和嘉賓的高度稱讚。該課程作為赫德學校與新希望文旅戰略合作的第一項創新成果,是以新希望初新營地為基地,以余姚梁弄老革命根據地為載體的紅色主題營地課程。
 
寧波市鄞州區赫德實驗學校董事長孫濤
 
    初新營地「紅色主題營地課程」,目前包括三大板塊。一是紅色主題課程。將梁弄抗日根據地的光榮歷史與紅色教育實踐相結合,通過為學生提供體驗式、沉浸式革命戰爭學習,傳承紅色精神,構築愛黨愛國之魄,磨礪堅忍不拔的意志。二是軍事技能課程。通過與特戰單位深度合作,結合學生認知和身體發育特點,為學生提供系列軍事技能訓練,培養學生服從命令、克服困難的品質。三是自然科學探究課程。赫德學校基於學校科學、自然課程綱要及相關教育實踐,在初新營地開展教學延伸,通過組織學生開展野外觀察、收集、製作等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活動,並與志願者宣傳和服務、公益活動等環節緊密結合,讓學生認識大自然、熱愛大自然,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強化環境科研意識等。
新希望文旅集团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赫德双语学校、中青旅浙江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嘉宾(左起):华东师范大学 陈钰颖、新希望文旅运营中心总经理熊剑、中国地质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李元、宁波鄞州赫德实验学校董事长 孙涛、新希望余姚横坎头田园综合体项目总经理 唐仕明,中青旅浙江公司总经理张勤
 
    赫德學校董事長孫濤在「華東首屆紅色研學教育創新發展交流會」主旨發言中表示,赫德學校旨在培養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國際化的中國人;區別於傳統的說教式紅色教育,初新營地用創新的方式講好紅色故事,用孩子們更接受的方式讓他們更好地瞭解我們的黨和國家,培植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文化與認同根基。另一方面,教育應該是無邊界的,教育不應該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可以發生不同形式的教育。因此營地教育應該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營地教育的內容應該和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為孩子們營造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記者 張夢琪)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