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起航新征程」,5月20日,新聞媒體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擂鼓鎮蓋頭村「羌茶部落」。茶葉為該村支柱性產業,種植面積達到1050餘畝,有全省著名的古羌生態茶園,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作為北川羌茶節會場,2018年、2021成功舉辦北川古羌茶文化節。
擂鼓鎮蓋頭村「羌茶部落」 張寶杉 攝
據了解,除了擂鼓鎮,北川茶葉產業發展區還包括曲山鎮、陳家壩鎮,輻射帶動漩坪鄉、貫嶺鄉和都壩鄉等。北川種茶歷史悠久,在唐代即屬有名的茶區,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種茶制茶歷史。北川茶葉品種以全省第五個地方良種「北川苔子茶」為主,截至2020年底,全縣現有茶葉面積8.45萬畝(其中「北川苔子茶」老茶樹約5萬畝),茶葉產量1077.25噸,其中名優茶530噸,綜合產值1.3285億元。2000年,省農業廳綠色食品辦公室確定北川3萬多畝茶園為四川省無公害茶園基地。2019年,北川列為省委、省政府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30個重點茶葉縣之一,「北川茶葉」獲得四川省優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20年,北川茶葉現代農業園區被認定為綿陽市級五星級農業園區,全縣茶園良種化率達100%。
北川縣第八屆羌茶節 張寶杉 攝
「我們北川的苔子茶,因為茶葉節間長,很像抽苔的蒜苔,顧名思義叫「北川苔子茶」,其生長的環境、氣候和土壤條件是其他地方沒有的,同時,獨特的種植和管理方式,讓苔子茶這一古老物種得以延續,生產出的茶產品以香高、味濃、耐沖泡著稱。2009年,北川苔子茶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定」。擂鼓鎮副鎮長劉洋銘介紹到,根據多年的調研考查,目前在北川還存活着許多上百年、甚至好幾百年前種的灌木型古茶樹,遍佈於北川擂鼓鎮、曲山鎮、都貫等鄉鎮的高山上。近年來,為了傳承北川苔子茶種植的歷史傳統,保障保證新種植的苔子茶擁有北川老茶樹的品質和基因,新種植的苔子茶都是採摘至老茶樹上結的種子,選擇在具有特殊地理條件的高山基地上進行培育,而且要求在方圓幾十里的範圍內不能種植其他茶樹,以防止新茶樹被交叉授粉而破壞老茶樹原有的基因和品質。
蓋頭村茶葉現代農業園 張寶杉 攝
在大力優化升級發展茶產業的進程中,北川縣委、縣府先後出台《北川羌族自治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方案》、《北川羌族自治縣現代農業園區認定評分標準》等系列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出台了《北川苔子茶百年古茶樹保護條例》,為做大產業規模、做強產品品質、做亮產業品牌和示範帶動發揮積極作用。自縣委政府將茶葉列為北川羌族自治縣精品農業產業以來,累計投入省、市、縣資金1.49億元培育茶葉產業發展。在具體的發展實施方面,北川依託龍頭企業建設標準化茶園,茶葉企業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建好茶園後,企業除管護一部分茶園外,又將大部分茶園流轉給當地茶農管護,還將部分合作社及農戶的茶園流轉,新栽茶園投產前每年每畝給茶農租賃費300元,茶園管護費每畝100元,待茶園投產後歸還。同時,僱傭農戶到茶園務工,每天60-100元,農戶可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和務工收入。與貧困戶長效的利益連接機制,與貧困戶簽定了長期的訂單式收購合同,以當年貧困戶銷售的茶葉總額返15%給貧困戶返利。
好山好水產好茶,如今,茶葉產業不僅是北川特色種植的主導產業,而且已然成為全縣脫貧摘帽奔小康的重要富民產業。(張寶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