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廣州市持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污水廠建設、碧道建設、合流渠箱改造、排水單元達標、珠江堤防改造、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實現了城市水生態功能的系統性修復。
廣州市民在東濠涌邊休憩娛樂
車陂涌實現「長制久清」
車陂涌是廣州市黑臭水體治理的典型範例。該河涌自北向南,流經9個街道、9個城中村,支涌和暗渠23條,主涌長18.6公里,支涌長48公里,流域面積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多萬,曾是廣州市列入國家監管平台的147條黑臭水體之一。
為摸清河涌污染源情況,提高治水措施的針對性,通過定量分析、科學研判,將車陂涌流域按分水嶺劃分為58個排水分區,按用地情況劃分為872個排水單元。結合用水、人口分佈和水質監測情況,對污染源情況進行測算,日均排污量18.3萬噸(約9萬噸排入河涌)。其中,城中村污水佔44%,小區污水佔29%,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污水佔16%,商業經營污水佔9%,工業污水佔2%。
車陂涌是廣州黑臭水體治理的縮影
廣州市對車陂涌採取多項處理措施,一是加強廠網建設。主幹管網建設完成進度為一期31.5公里、二期22.5公里。支涌完成了47.6公里支管網建設,上游6條支涌及植物園涌實現了清污分流,引入清水(山水)4.6萬噸/日。共完成了流域內9個城中村截污納管,敷設污水管網622公里,安裝立管987公里。排水單元達標雨污分流改造16.9平方公里(占需整改25.9平方公里65%)。另外,大觀淨水廠已於2020年6月底上線投產,增加污水處理能力20萬噸/天。
廣州水投集團廣州淨水公司石井淨水廠
二是深入源頭治理。開展「四洗」行動,完成洗樓28373棟,排查檢查井1.1餘萬座、管道348多公里,整治流域598個問題排水口,清理「散亂污」企業2348家,拆除涉水違法建設338宗,面積20餘萬平方米。
三是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市級河長1名、區級河長9名、街道河長9名、村(居)級河長38名,並設立民間河長23名、成立車陂涌「巡河護涌」志願服務隊15支、車陂涌志願者426人。推進社會共治,營造全民治水氛圍。
四是高標準規劃建設車陂涌碧道。以水為主線,分近、中、遠期進行規劃建設,擬由南向北分別打造水鄉文化、健康休閒、野趣科普、學院綠道等四大特色段的生態濱水公園,車陂涌南段3公里水鄉文化段已基本建成,共享治水成果。
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項目
2018年,車陂涌經生態環境部、住建部覆核已消除黑臭,實現「初見成效」目標,並連續6月水質監測達標,達到「長制久清」標準,被生態環境部列入首批「黑臭水體整治光榮榜」。
目前,全市147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13個國省考斷面全面達標;廣州市入選首批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黑臭河涌治理」獲評市民認為建設美麗宜居花城中成效最為顯著工作;廣州市順利通過省住建廳、生態環境廳聯合開展的黑臭水體治理專項排查,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100%;《廣州市抓源頭 補短板 保生態 強機制 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治水經驗被住建部專刊採用報中辦國辦。
廣州市河湖長制工作於2018年、2019年連續獲得國家督查激勵、省考核優秀;白雲區入選2019年全國10個河長制湖長制激勵市縣;民間河長蘇志均當選全國「十大最美河湖衛士」。
2020年,廣州市入選擬命名第十批國家節水型城市名單,番禺區入選水利部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全市共新建污水管網7781公里,新(擴)建污水處理廠6座,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約769萬噸/日,位居全國第二。
廣州累計建設人水和諧的美麗碧道513公里,海珠濕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門河碧道被水利部作為「美麗河湖、幸福河湖」典型在全國宣傳。
廣州治水成績單碩果纍纍,是是無數水務工作者用辛勤的雙手創造的新篇章,更是廣州市水務局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承諾——打造幸福河湖永不止步。(記者 黃裕勇 通訊員 趙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