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武漢大學(中國)·旁遮普大學(巴基斯坦)紅蓮型雜交水稻聯合研究中心建設項目揭牌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舉行。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平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朱玉賢教授,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水稻研究所程式華研究員等出席揭牌儀式。
揭牌儀式現場
據介紹,紅蓮型雜交水稻是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朱英國為領軍人物的科研團隊(以下簡稱「院士團隊」)培育出來的原創性科研成果,是國際公認的雜交水稻三大細胞質類型之一。40多年來,「院士團隊」的幾代科學家先後培育出珞紅3A、珞紅4A、珞紅5A、珞紅6A、珞紅7A等一大批被國內主要科研院所及種業公司引用的種質科研材料,還研發出紅蓮優6號、珞優8號、珞優9348等雜交稻新品種。相關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中巴代表參觀雜交水稻田
據悉,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巴基斯坦和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紅蓮型雜交水稻表現同樣優異,特別是在菲律賓,紅蓮雜交水稻種子賬戶佔全國雜交水稻種子總進口量的70%。更為可喜的是,近幾年來,紅蓮型雜交水稻的研究不斷取得重要進展,相繼成功育成了紅蓮型隱性遺傳小粒不育系,實現了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制種混收分選;培育出鎘低吸附、低直鏈澱粉(14%~18%)紅蓮型雜交水稻,為推廣、應用插了新科技的翅膀。
今年9月,在中國科協和湖北省科協的支持下,武漢大學承擔的首個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台——「武漢大學(中國)-旁遮普大學(巴基斯坦)紅蓮型雜交水稻聯合研究中心」正式啟動建設。據介紹,旁遮普大學是巴基斯坦著名學府,科研實力雄厚,其農學研究院專業學術排名居全國第一,是巴基斯坦水稻品種審定及區域試驗的承擔單位。
據朱仁山介紹,巴基斯坦推廣紅蓮型雜交稻有將近15年的歷史,市場份額較大而且穩定,其地理氣候條件適宜開展紅蓮型雜交稻的研究。未來,研究中心將立足巴基斯坦,致力於挖掘紅蓮型雜交水稻品種耐高溫、高直鏈澱粉、抗逆性強、產量高的特點,逐步引進新品種,開展生態測試和本土化研發,開發適宜巴基斯坦以及其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品種,不斷構建全球糧食命運共同體。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朱玉賢教授表示,.紅蓮型屬環境友好型雜交水稻品種,可以減少氮肥用量,降低種植成本,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信兩所大學通過「一帶一路」項目的國際合作,在紅蓮型雜交稻研究方面結出豐碩的成果。
揭牌儀式結束後,來自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超級稻研究室,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所,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紅蓮型雜交水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潛力及其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全球紅蓮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累計已超過2667萬公頃,累計出口種子30萬噸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名片和「友誼使者」。(記者 張迪 通訊員 項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