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雲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和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召開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佈會·綜合主題新聞發佈會,展示雲南省「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堅定全省幹部群眾乘勢而上的信心決心,順利開啟雲南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修春介紹,「十三五」時期,是雲南省經濟社會實現歷史性、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時期,其巨大成就可概括為:取得兩個決定性成就、實現五個歷史性突破、奪取一個決定性勝利。
兩個決定性成就
一是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全省88個貧困縣摘帽、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50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挪窮窩」「斬窮根」,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創造了「百萬大搬遷」「一步跨千年」的歷史奇蹟。刀耕火種、窩棚茅屋、缺衣少食這些幾千年來戴在各民族同胞身上的絕對貧困帽子,可以說一舉摘去、一去不復返。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雲南省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提前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其中,地區生產總值於2016年提前實現「翻一番」目標,城鎮、農村居民收入分別於2018年、2016年提前實現「翻一番」目標。「十三五」規劃確定的28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絕大多數已經完成或超額完成。全省一半的人口實現在城鎮居住。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五個歷史性突破
一是經濟總量實現歷史性突破。經濟總量躍上2萬億元台階,2019年達到2.32萬億元,「十三五」以來,雲南省每年的經濟增速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位居全國前列。經濟總量位次前移5位,排位從「十二五」末的第23位提升到了2019年的第18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位次前移6位,排位從「十二五」末的第30位提升到了2019年的第24位,從全國平均水平的58.4%提高到了67.6%,升幅近10個百分點。
二是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歷史性突破。服務業撐起雲南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工業增長「一煙獨大」的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工業經濟結構轉變為煙草和能源兩大支柱產業雙驅動。經濟增長動力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變為消費和投資雙拉動。八大重點產業和世界一流「三張牌」發展勢頭強勁。中石油1300萬噸/年煉油項目建成投產。綠色鋁、綠色矽等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電力發展告別「水電棄水」時代。「一部手機」系列成為行業標杆。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由瓶頸制約向基本適應的根本性轉變。以滬昆高鐵、南昆高鐵為標誌,雲南省進入高鐵時代。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基本完成,16個州(市)、110個縣(市、區)實現高速公路通車,「十三五」將新增高速公路5000公里,是「十二五」末通車總里程的1.25倍。怒江美麗公路主線建成通車。滇中引水工程全線開工。中緬油氣管道建成運營,雲南告別缺油少氣時代。全省實現4G網絡全覆蓋。
四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九大高原湖泊實現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的徹底轉變,洱海水質下滑趨勢得到了根本性遏制,實現水質穩定向好;滇池水質持續改善,草海水質連續兩年穩定在Ⅳ類,為30年來最好水平;雲南省劣Ⅴ類水質湖泊由2015年的4個減少到目前的1個。森林覆蓋率達到62.4%。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素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8.6%,空氣質素指標連續3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五是社會民生補短板實現歷史性突破。控輟保學實現動態穩定,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129個縣(市、區)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雲南大學首批入選全國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行列。雲南省成功入列全國8個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試點省份,滇東北、曲靖、滇南、滇西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全面開工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8%。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5.1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實現縣(市、區)以上全覆蓋。
一個決定性勝利
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統籌打好省外、境外疫情輸入阻擊戰和湖北、咸寧馳援戰,率先開發使用「抗疫情」掃碼系統,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措施,快速建成國門疾控中心,較早實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雙清零」,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發展。採取邊境防控「五個管住」舉措,全面切斷境外疫情輸入渠道,堅決守好祖國西南大門,為全國疫情防控大局做出了雲南貢獻。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一個跨越」「三個定位」「四個突出特點」,科學謀劃實施好雲南省「十四五」規劃,乘勢而上、奮勇前進,全面推動雲南省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開好局、起好步。(劉楊廣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