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子故里、有着「智者智城」美譽的山東濱州,10月31日舉辦了一場高水準的2020渤海科創發展大會。在這場大會上,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作了一場精彩的主旨演講。從近8000字的演講內容來看,濱州正緊扣實業為基的脈搏,牢牢站在創新策源地的角度,藉助人才為梯,重塑着科創新格局。「每個人點一束光,燭光就會匯聚成銀河;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改革創新的強大力量!」如佘春明所言,這正是「深耕的力量」。
實業,腳下立足的「基石」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當下,實業領域承載着就業和縱深發展的空間。
10月31日,在2020渤海科創發展大會上,面對着國內最頂端科研院所、高校、創業投資機構以及企業家,佘春明說:「濱州產業基礎雄厚、實體經濟強大,是立市之本、科創之基。當下,濱州最活躍的經濟元素來自於產業體系完備、集群優勢明顯、創新要素集聚。」
濱州市委、市政府決策層清醒地認識到,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當下,實業領域承載着就業和縱深發展的空間。目前,濱州擁有在國際上有影響力、全國有標誌性的 「十強」產業。高端鋁、精細化工新材料、家紡紡織等「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營收已經突破萬億元。
如今,以世界500強魏橋集團為龍頭的高端鋁產業集群,正向鋁深加工、汽車輕量化、交通、航空、電子等領域發力,被科技部認定為全國唯一的高端鋁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2020年5月8日至9日,佘春明帶隊到中國一汽集團考察時,專門參加魏橋集團與一汽集團輕量化戰略合作座談會,「(我們)制定了打造世界級高端鋁業基地的目標,5年再造一個新魏橋!」
目前,濱州高端鋁產品佔比達到46%,比2019年提升12個百分點,其中魏橋集團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59%,利潤同比增長65%。
人才,時代命題的「鑰匙」
如何搶人,是擺在中小城市面前的一道難題。濱州市認為,與發達城市相比,濱州不能單純地去拼資金、拼獎補,更需要在政策特色化和差異化上想辦法,找准自身比較優勢。
佘春明在本次大會上說,濱州富有人才之秀,成功實施了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的「三進」工程,兩年引進2.1萬餘名本科以上大學生,呈現出人才「凈流入」格局。
人才「凈流入」,這在山東除去濟青兩地外的地市中並不多見。濱州對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建立了梯級「吸引力法則」:對高端人才,對入選國家級重點人才工程的專家給予最高240萬元補助,同時鼓勵採取項目合作、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柔性引進,對引進專家、引才單位均給予補助,「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對到濱州企業就業和創業的博士、碩士、大學本科生等青年人才,市財政每月分別補助5000元、2000元、1000元,連續補助3年;對在濱州工作的全日制碩博士配偶,體制內的對口安置,體制外的推薦就業……
此外,在2019年山東省濱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有三組數字值得縷析。那就是2019年濱州三所普通高等學校的招生人數增幅達到10.5%,成人本專科招生人數增幅為23.69%,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增幅則為10.04%。
「加快應用型大學建設!」這是佘春明演講中對外界吐露的關鍵信息,這種以培養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高等教育,依託的是濱州「五院十校N基地」的教育體系,渤海科技大學、山東航空學院等應用型大學正在加快建設。此外,魏橋集團正在與國科大、中信共建魏橋國科研究院,打造「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推進示範平台。
創新,要素流動的「活水」
「(我們)發力制度供給和管理創新,決不讓老體制束縛新事物、老辦法管理新未來。」佘春明的演講中,創新二字一直是其高頻詞彙。
濱州市委、市政府早已下定決心主動擁抱新形態,創造新事物,探索新模式,從更高站位、更多維度、更大格局上認識科創、推動科創。如今,濱州強化營商環境的打造,盡己所能為企業和院校方做好服務,共建創新創業共同體,在科研成果轉化中更多、更好、更早地寫上「濱州製造」的名字。
現下,西王集團與中科院金屬所、京博集團與清華大學、濱化集團與清華工研院、渤海活塞與北京理工大學、愉悅集團與青島大學等產學研項目,如雨後春筍般節節攀高。企業全方位推進以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文化創新為基礎的全面創新,自主創新意願持續增強、創新內生動力充分釋放、創新生態效應更加顯著。濱州規模以上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達到280家,佔22.5%;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2.59%,列全省第3位。
1月至9月,濱州「四新」經濟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50.2%、55.4%、7.6%。現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新興產業」茁壯成長,新動能正加速形成。(記者 孫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