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是中國毗鄰周邊國家較多的省份之一,邊境線長4060公里,共有8個邊境州(市)、25個邊境縣(市),邊境縣總人口697.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60%。為加快沿邊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雲南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自2015年起連續實施兩輪「興邊富民工程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出台實施《雲南省興邊富民工程「十三五」規劃》,邊境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大幅改善,沿邊行政村貧困發生率逐年下降,各族群眾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推動形成了經濟發展、生態改善、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邊疆穩定的良好局面,沿邊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沿邊村寨大峽谷
改善民生凝聚民心
今年以來,瑞麗市姐相邊境派出所引導結對村寨黨支部發揮區位和產業優勢,指導銀井村利用農作物種植優勢發展「稻花魚」旅遊、「葡萄生態採摘園」「花海」旅遊等項目,指導順哈村群眾開設「農家樂」式餐館、家庭民族特色工藝品商鋪、魚塘-餐飲模式經營等項目,通過拓展產業經營新思路,實現了收入不受疫情影響的既定目標。近年來,共開展警地聯創共建活動164次、聯上黨課77次、聯繫指導基層組織16個,通過進村入戶結對幫扶,幫助困難群眾13戶,化解矛盾糾紛265起。
「百里邊關第一哨」——臨滄市鎮康縣南傘鎮紅岩村刺樹丫口自然村,村民張小四一家人,自去年8月開辦「賜福農莊」農家樂以來,全家已經獲得了超過1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收入。對比以往要靠離鄉務工維持生計的艱辛無助和冀求片刻團聚而不得的鬱悶辛酸,一家4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已經從遙望的目標變為觸手可及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據了解,興邊富民行動實施以來,雲南省委、省政府不斷加大對邊境地區的支持力度,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答題」,持續推進邊境地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特別是從2015年開始,以「五通八有三達到」為目標,連續實施兩輪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截至2019年底,共投入各項資金344.7億元,實施了基礎強邊、產業興邊、安居戍邊、開放活邊、生態美邊、黨建固邊一系列工程,沿邊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4974元增加到2019年的9817元,年均增長率比全省高5個百分點,貧困發生率從32.6%下降到1.8%。
瑤寨門前接貴客
圍繞同步小康奮鬥目標,雲南省委、省政府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以及「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等深度貧困群體,強化分類督辦、掛牌督戰。截至2019年底,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中9個實現整族脫貧,21個邊境貧困縣(市)中18個實現脫貧摘帽,25個邊境縣(市)貧困人口從1999年的139.3萬人下降到6.4萬人。
瑞麗市姐相邊境派出所民警幫助邊境群眾
六大工程強基固本
雲南堅持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與精準脫貧攻堅、民族團結進步、鄉村振興、美麗雲南建設、穩邊固邊相結合,進一步加強沿邊地區發展的整體性、協同性、精準性,圍繞興城鎮、夯基礎、強產業、惠民生、促開放、固邊境實施六大任務和工程,增強沿邊小城鎮輻射帶動作用,強化基礎設施保障,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沿邊各族群眾增收致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使邊民留得住、早脫貧、富起來,打好守邊強基攻堅戰,確保沿邊一線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沿邊地區在新時代更有新氣象。
數據顯示,2019年,25個邊境縣(市)GDP總額達2484.8億元,是2000年的15倍。25個邊境縣(市)全部通二級以上公路,城鄉公路通暢率達100%,鄉村公路硬化率達100%,邊境地區通航運營機場達到9個,瀾滄江-湄公河航運實現集裝箱運輸零的突破。25個邊境縣(市)橡膠、澳洲堅果種植面積佔全省的90%以上,咖啡種植面積佔全省近70%,茶葉種植面積佔全省的45%以上,三次產業比重由2000年的40.6:20:39.4調整為2018年的23.4:31.9:44.7。(劉楊廣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