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10月14日,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系列新聞發佈和實地採訪活動來到通河縣。通河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以「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主題召開新聞發佈會。通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吳哈寧,縣農村農業局局長喬磊,縣扶貧辦主任張寶華出席介紹扶貧工作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據吳哈寧介紹,精準扶貧以來,通河縣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並從以下三個方面精準落實發展脫貧攻堅工作。
提高政治站位 壓實落靠各級攻堅責任
5年攻堅期內,通河縣上下共召開會議133次,深入學習傳達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專班駐村和結對幫扶。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工作實施細則》、《通河縣駐村及幫扶工作考核辦法》等制度、辦法,派出縣級駐村工作隊74支229人,選派1341名幫扶責任人與所有貧困家庭開展「一幫一」結對幫扶,實現駐村定點幫扶全覆蓋。
把握精準要義 推動扶貧政策有效落實
全面解決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三年來,共投入資金2200萬元為貧困戶新建住房412棟、維修112戶、購買閒置房安置43戶、租賃安置住房274戶;投入資金3696萬元,實施安全飲水改造維修項目41個,打水源井23眼,建設維修供水管網223公里,安裝濾水設施303台套。
有效保障貧困戶基本醫療。在落實醫療「三重保障」政策基礎上建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貧困戶醫療合規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5%;設立合格村級衛生所121個,醫療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對495名慢病人員提供了專項救治。
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建立控輟保學月報季評制、輟學報告制、責任督導制等「七項制度」, 145名貧困學生無一例失學輟學。
做好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為貧困戶建檔立卡,及時足額兌現落實低保、特困、臨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政策性補助。充分利用上級疫情防控補助政策,為487名參與疫情防控貧困人口發放補貼202萬元。
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改廁2594戶,拆除老舊房屋498戶,行政村均實現「三通三有」,打造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5個,市級文明村15個。
堅持統籌推進 抓實抓牢攻堅工作任務
聚焦產業就業,夯實增收基礎。發展光伏扶貧電站、生豬養殖場、食用菌栽培、大榛子基地等扶貧產業項目96個,疊加帶動貧困戶1412戶,戶均增收2500元。投資1828萬元,實施了烏鴉泡鎮良種繁育基地、清河鎮肉鵝養殖基地等5個重點扶貧產業項目,帶動366戶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3000餘元。累計發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5395.7萬元,通過自主經營或委託合作社代耕代養,110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建立利益聯結帶貧機制,培育帶貧經營主體26個,帶動貧困戶171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發展庭院經濟,1233戶貧困戶通過種養業實現戶均增收1070元。大力實施就業扶貧行動,開展扶貧技能培訓2000餘人次。通過多措並舉,貧困群體收入年均遞增達9.3%。
強化黨建引領,凝聚脫貧合力。推進黨建與扶貧深度融合,鼓勵引導村「兩委」成員牽頭組建農村經濟組織和合作組織。通河鎮大興村支書張志、祥順鎮新鄉村支書屈耀明投資5000餘萬元,領辦食用菌培育、蟹稻種殖、大榛子等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農戶2307戶,實現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各村支部領建37個「愛心超市」,貧困村覆蓋率達100%。各級幫扶單位投入資金及物資折價252萬元,構建起行業、專項、社會聯動的大扶貧格局。
堅持改防並舉,切實提升脫貧質效。對脫貧攻堅「回頭看」,國家、省市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發現問題、各級調研督導發現問題一併納入整改,共整改問題725個。制定《通河縣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方案》,將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人均收入低於5670元的農戶納入監測範圍,對返貧風險戶和易致貧邊緣戶進行重點監測,逐戶落實幫扶政策措施。出台《通河縣農村人口精準防貧實施方案》,對貧困戶和低收入農戶因病、因災發生大額支出費用給予救助,確保全縣農村人口非貧不致貧、脫貧不返貧。
推動志智雙扶,構建精神脫貧支撐。出台《通河縣關於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2020年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點》等規範性文件,指導精神扶貧和扶志扶智工作。堅持外宣內宣同向發力,開闢《脫貧先鋒》、《決勝脫貧在今朝》等專欄,引導、鼓勵貧困群眾樹立依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的道德自覺。組織開展理論政策、科技法律、農業技術等方面的宣講活動。利用宣傳欄、紅黑榜、文化牆、電子屏等載體,營造好家風的濃厚氛圍。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評選活動,評選出市級十星級文明戶82戶,縣級十星級文明戶820戶。
吳哈寧表示,在脫貧這場硬仗的最後,通河縣委、縣政府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堅決克服新冠疫情影響,進一步強弱項、補短板,固成果、提成色,向黨和人民遞交一份合格答卷!(趙珂銳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