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东 > 特别报道

新“黃河”奔騰而來 中國重汽再譜民族品牌傳奇

2020-09-20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重汽黃河品牌暨新產品發佈儀式16日在山東濟南啟幕。中國重汽集團全新打造的高端民族品牌——“黃河”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新一代“黃河”重卡技術水準,全面達到世界一流水準。作為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在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重塑黃河品牌,將黃河汽車文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連,繼承和弘揚黃河精神,是中國重汽念念不忘的情懷。

  立志造中國人自己的載重汽車
 
  新中國解放後至50年代末,中國重型汽車工業一直是國家空白。1959年,中國重汽集團的前身——濟南汽車製造廠決定生產重型汽車,並向國家爭取到重型汽車專案。但當時正值經濟困難時期,國家沒有任何投資,廠裏只有30多個工程技術人員,沒有大型和專用設備,試製重型汽車困難重重。
 
  全廠職工和技術人員充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進行了723項革新,突破620多個難關。僅用40天就繪出了幾百張草圖,靠簡陋的設備和手工製造,生產出了幾千個零件,經過4個半月的拼搏奮戰,於1960年4月15日,成功生產出我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型8噸載重汽車,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的歷史,揭開了我國重型汽車工業發展的序幕。
 
  1960年5月4日,毛澤東主席到濟南視察時,在珍珠泉觀看了樣車,與站在汽車旁的濟南汽車製造廠副廠長鄒德安、裝配工段長王志立一一握手。當得知他的名字叫“王志立”時,毛主席幽默地說:“你的志氣已立,決心製造自己的載重汽車了!這就是咱們中國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
 
  從第一輛黃河牌JN150載貨車誕生,到1990年的30年間,黃河牌汽車累計生產10萬輛,占國產重型汽車保有量的72%,黃河牌汽車更成為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標誌性成果之一,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援外工程建設叫響民族品牌
 
  從來不向國家伸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企業謀發展,為國家做貢獻,這是黃河人代代相傳的自強不息品格。在第一輛黃河車製造成功後,濟南汽車製造廠自立更生,“滾雪球”式積累資金,拓展新產品,豐富了黃河載重汽車產品家族。
 
  黃河車作為新中國重型汽車工業的長子,在特殊的年代積極支援國外工程建設,搭建起中外友誼橋樑,叫響了民族自主品牌。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的30年間,濟南汽車製造廠共出口援外黃河汽車近4000輛,黃河車賓士在歐、亞、非40多個國家和地區,支援第三世界國家鐵路、公路和建築施工,以民族品牌形象走向國際市場,樹立起一面民族精神的旗幟。
 
  中國重汽以“親人”著稱的售後服務工作,也早在上世紀就走出了國門。1968年,濟南汽車製造廠派5人工作組在阿爾巴尼亞工作近半年,為援助阿爾巴尼亞水電站建設的黃河JN351工程用車提供服務;援助坦贊鐵路修建時,又派專門團隊去非洲進行現場服務。援外服務工作不僅為國家爭了光,更使國外客戶感受到雪中送炭般的溫暖,黃河精神與現在的“親人”服務一脈相承。

  黃河精神在傳承中奔騰向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老一輩黃河人表現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的創業激情;胸懷大業、甘於奉獻的愛國熱情。黃河汽車文化,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體現,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黃河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8年9月1日,山東省站在全省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度,任命譚旭光擔任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新班子確立了“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車集團”的戰略願景,明確從技術引進向自主正向開發戰略轉型,提出“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一天當兩天半用”的效率文化。
 
  中國重汽上下同欲,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行業競爭中蹄疾步穩,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今年以來,面對疫情挑戰,中國重汽率先打響滿產超產、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專案建設第一槍,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準。
 
  在黃河精神的引領下,中國重汽發揚老一輩黃河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不懼艱險的創造精神;樹立了敢為人先、自主創新、引領發展的崇高志氣;彙聚起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強大力量;迸發出打造全系列商用車、掌握高端核心技術、邁向世界一流的磅礴動力。(劉佳)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