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冷運軍 報導:歸去無眠,一夜餘音繞耳畔。25日晚,由廣東省東莞市莞城文聯和莞城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古風·新韻——美術館之夜」沙龍活動在東莞莞城美術館舉行,演繹展覽導賞、古琴演奏、香道表演等精彩節目,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這個夜晚,陣陣悠揚古樸的琴聲從莞城美術館傳來,伴有絲絲幽香;這個夜晚,非遺古琴與非遺傳統節日七夕節相遇,留下了很多美好。
活動現場古琴演奏
七夕夜賞兩個原創特色展覽
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也是中國最有代表的傳統樂器之一,東莞名琴「綠綺台」更是嶺南四大名琴之一,極具傳奇色彩。莞城美術館策展人表示,是次活動特邀「綠綺台」琴複製者、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嶺南派代表性傳承人王可遜,以「綠綺台」琴為原點,共同策劃了「好樂無荒——王可遜斫琴藝術展」,重點展出了「綠綺台」琴的複製品等26張古琴和古琴歷史脈絡、傳世名琴、斫琴工藝等文獻,為觀眾呈獻一個多元的古琴文化世界。
莞城美術館一直以發掘與推廣東莞本土文化為己任,堅持傳承經典、打造特色,還策劃展出了「景象·圖像·心象——由莞城美術館館藏風景題材水彩作品引發的思考」展,該展覽於今年6月成功入選了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項目。
結合展覽,「美術館之夜」藝術沙龍活動在七夕應運而生。斫琴師王可遜為來賓導覽展覽,王老師還向莞城美術館捐贈了一張玉軫斷紋硃砂漆蕉葉式琴《蕉林聽雨》。
觀眾欣賞嶺南四大古琴之一的「綠綺台」
傳統文化節目精彩紛呈
當天晚上,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可遜與眾多嶺南藝術家同台演奏,再現古代文人「撫弦品茗,琴茶同韻」的優雅意境。新綠翻滾,茶香四溢,《聲聲慢》《平沙落雁》《離騷》等經典琴曲在縷縷清香中被全情演奏,好像帶領觀眾穿越了時空,又仿佛陷入美妙的夢境之中,一絲一弦一誦,令人陶醉。
活動現場除了導覽展覽、古琴演湊,還有香道表演、文創產品展示等,多種傳統文化元素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香道歷史淵源流長,香道表演使觀者賞心悅目,一爐香,一縷煙,香雲冉冉升起,淡雅清香瀰漫,眾人頓時陶醉其中。既有藝術美感與歷史傳承,又有生活實用價值,旗袍、摺扇、茶具等文創產品可謂是有趣、有用、有顏值。
當晚,眾多市民身穿傳統服飾,慕名前來參加活動。一襲優雅修身的旗袍,緩緩走來的女子搖曳生姿,散發東方含蓄式的美,那是一道無比曼妙的風景。漢服承載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體現錦繡中華、禮儀之邦的美譽,只見市民長發盤起、裙帶飄逸,待回眸一笑,恍若時光穿越回到了古代。現場市民紛紛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帶到身邊,讓他們度過了一個高雅而難忘的七夕之夜。
為了讓更多藝術愛好者能共享這場傳統文化盛宴,活動還進行了網絡直播,當晚有數萬觀眾在「雲上」共同觀看這場別具一格的沙龍活動。
推動本土文化藝術的發展
作為東莞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莞城美術館一直以發掘與弘揚東莞本土文化為己任。在舉辦兩個特色展覽的基礎上,美術館特別策劃了本次藝術沙龍活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琴在傳統節日彈奏,穿越時空,演繹古風,為觀眾獻上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盛宴。
以王可遜老師為首,晚上參演的各位藝術家也長期致力於東莞本土文化的研究創作,為推動莞邑文化的傳承、交流和創新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莞城街道黨委委員曾軼榮表示,莞城街道將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本土文化文藝事業的發展,為古琴等文化藝術發展提供平台,讓傳統文化推陳出新,文藝經典永流傳,共同為擦亮「文化莞城」品牌、打造東莞文化名城作出新的貢獻。